赵蓉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金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非遗保护中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区非遗保护工作,深入挖掘金坛非遗艺术价值,创办活动,打响品牌,擦亮非遗的“金坛名片”,不断推动全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进。区非遗保护中心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对全区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体系。目前,金坛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82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金坛刻纸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1项。全区共有175名非遗传承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有4名,省级传承人有7名,市级传承人有57名,区级传承人有107名。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必须突出政府把关定向的“方向盘”地位。我区积极争取各类各级扶持资金,通过各类展演展示活动培养非遗人才。指导支持非遗传承人通过以师带徒、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形式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全区年均开展非遗传承活动60余次,为金坛刻纸、金坛抬阁、直溪巨龙等非遗项目培养学员近千名。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建设非遗传习所等有特色、有品位的主题公共文化空间,儒林镇长荡湖水城非遗博物馆、东方盐湖城刻纸展示馆、段玉裁实验小学刻纸培训基地、明珍实验学校龙舞传承基地等实体基地集展览、培训、活动于一体,常年对外开放。金坛区剪刻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金坛古籍印刷有限公司均获得江苏省非遗工坊,江苏省非遗创意空间等省级荣誉。金坛区剪刻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被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随着非遗活态展演的成熟,逐步成为我区非遗保护传承的一部分,为宣传我区非遗项目、扩大知名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组织非遗项目进社区、进学校活动,通过非遗进校园,使学生近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不断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年轻一代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非遗讲座、展览、体验活动等形式,向全社会普及非遗知识,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同时,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协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格局。
一是夯实非遗保护基础工作。逐步探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保护平台,健全包括民间艺人、民间艺术表演团队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进一步收集、整理和挖掘我区具有重大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按规定要求,切实有效地加以保护。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通过以“师带徒”“开班授徒”“非遗进校园”“建立传承基地”等形式开展传承、传播活动,通过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金帮助等方式进行扶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后继有人。
二是营造非遗保护社会氛围。近年来,我区已开展了多次非遗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民间,开展更加细致的调查摸底,重点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项目,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失传或难以“活化”的非遗项目进行影像、动画、声音等形式的记录和展现,确保非遗项目的完整性和可传承性。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非遗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营造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指导非遗传承人充分利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和微信、微博、抖音等传播手段,在挖掘、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以现代传媒技术加以表现、留存和传播,不断扩大各类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非遗活动与旅游、节庆活动等的融合,如通过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加深广大群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加强与属地政府的联系,建立非遗农产品项目的展览馆、非遗教育基地等。
三是创新非遗多元传承模式。对于“董永传说”“直溪巨龙”“金坛抬阁”“金坛刻纸”“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等五项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我们将严格按照“保护第一”的理念,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和民族传统节日,搭建更多的宣传展示和传承平台。把文化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是技艺薪火相传的有效途径。加大非遗进校园活动力度。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给青少年一代,从小培养他们对非遗的兴趣爱好,让各级学校承担起非遗的传承义务。部分当代青少年由于缺乏对非遗文化的深入了解,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有所淡化。目前,金坛已经有多所中小学将非遗文化纳入了学校课程。未来,我局将和教育局进一步合作,推动更多的非遗项目进入学生课堂,充分利用延时班进行兴趣辅导,将非遗课程真正纳入到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去。同时充分利用社区的儿童之家,每周进社区服务,让社区的孩童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四是强化非遗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岗位轮训培训,倡导敬业爱岗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建立完善的激励奖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对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活动的资金补助额度,并与工作成效、传授人数、培养质量等相挂钩,对重点保护项目的活动开展、传承人的授徒、传习等给予补助和奖励。要将非遗传承培训班落实下去,保证人才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热爱,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等,定期通过专家讲座,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予以有效指导。针对非遗传承人,要加强以老带新原则的应用,积极融入新生力量。针对目前非遗保护项目传承后继乏人的状况,要加快探索制定传承人培养制度、传承奖励制度,用制度规范人才培养工作。结合当前非遗资源转化实际的发展需求,举办一系列相关领域的人才对接会,引进一些紧缺的文化创意高端管理人才。通过举办非遗类文艺作品竞赛征集活动,进行相应选拔程序,推选出各类优秀的非遗人才,以此提升非遗队伍整体素质,打造“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团队。
五是拓宽非遗保护资金渠道。一方面,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推动各级政府将非遗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非遗保护专项基金,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非遗保护工作在传承培训、记录整理、展示展演等方面的基础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创新资金投入模式,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非遗项目开发。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捐赠、投资、合作开发等形式,参与非遗工坊建设、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主题文旅项目打造,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同时,要注重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建立健全非遗资金绩效评估体系,对资金使用方向、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跟踪与考核,优先支持濒危非遗项目抢救、代表性传承人培养、数字化保护工程等重点领域,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再次对您的建议表示感谢,感谢您对我区文旅事业的关心和关注,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签发人:尹 韧
经办人:胡俊强
联系电话:0519-82334663
常州市金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6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