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委员提案 > 内容
关于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14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5-07-03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姚媛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金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非遗保护中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区非遗保护工作,深入挖掘金坛非遗艺术价值,创办活动,打响品牌,擦亮非遗的“金坛名片”,不断推动全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进。区非遗保护中心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对全区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体系。目前,金坛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82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1项。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必须突出政府把关定向的“方向盘”地位。我区制定了《金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扶持资金,通过各类展演展示活动培养非遗人才。指导支持非遗传承人通过以师带徒、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形式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全区年均开展非遗传承活动60余次,为金坛刻纸、金坛抬阁、直溪巨龙等非遗项目培养学员近千名。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建设非遗传习所等有特色、有品位的主题公共文化空间,儒林镇长荡湖水城非遗博物馆、东方盐湖城刻纸展示馆、段玉裁实验小学刻纸培训基地、明珍实验学校龙舞传承基地等实体基地集展览、培训、活动于一体,常年对外开放。金坛区剪刻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被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随着非遗活态展演的成熟,逐步成为我区非遗保护传承的一部分,为宣传我区非遗项目、扩大知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组织非遗项目进社区、进学校活动,通过非遗进校园,使学生近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不断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年轻一代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不断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切实把非遗的保护工作做细、做深、做扎实。

一是加强非遗产业带建设。要注重高质量规划和精细化设计,加强对金坛非遗及相关产业传播、生产、消费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预测,依据非遗资源普查数据,科学规划和引导非遗产业发展,注重金坛各非遗项目之间的错位协同发展。联合卫健局等各部门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尤其是中医和医疗类的非遗项目,形成系统化的文化创新体系,构建“健康养生,乐道金坛”的全产业链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同时推动非遗+旅游、非遗+食品、非遗+特色农产品等业态的融合发展,拓展非遗+康养、非遗+文创、非遗+国潮等新兴业态。

二是加强非遗文旅深度融合。找准非遗和旅游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依托东方盐湖城、花谷奇缘、非遗公园等景区,鼓励非遗传承人、文化创业群体通过非遗工坊、创意概念店、主题文化店、文化体验店、文化空间等形式对非遗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提炼非遗核心文化元素和代表性文化符号,将文化元素、文化符号和文化精神融入旅游资源、场所、设施、空间和产品,形成独树一帜的非遗景观,将非遗转化成为诗和远方的符号意义,突出特有的金坛非遗内涵,进一步增强金坛旅游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吸引力。挖掘开发传统音乐、舞蹈、戏剧、体育等文化资源,开发为各类高质量旅游演出和文化体验项目。深度培育和发展研学、体验、亲子游等新业态,切实带动民宿、餐饮、文艺演出、非遗产品生产等产业发展,努力形成“非遗文旅资源深度融合—非遗文旅产品体系培育—非遗文旅产业功能提升”的发展体系。

三是建构现代非遗宣传和营销体系。加强非遗产品传统营销渠道建设,促进非遗集市内各类文化产品的销售。充分利用“非遗进景区、进社区”等各类活动,推动金坛中医和医药类非遗项目开展现场把脉正骨等公益类的免费体验活动,大力宣传“金坛老人山程氏骨伤疗法”“金坛儒林树德堂妇科”“韩氏中医痹症疗法”等省级非遗项目。结合新闻媒体、非遗直播、短视频、电商平台等载体拓展非遗产品传播和销售渠道,推进线上线下营销渠道融合。加强非遗文化产业与本地生活资源协调,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品牌意识和IP意识,培育包括非遗老字号品牌、非遗工坊品牌、非遗新国潮品牌以及非遗传承人个人品牌的品牌矩阵,推动非遗以更新的面貌、更多样的方式、更迷人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

四是进一步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岗位轮训培训,倡导敬业爱岗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建立完善的激励奖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对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活动的资金补助额度,并与工作成效、传授人数、培养质量等相挂钩,对重点保护项目的活动开展、传承人的授徒、传习等给予补助和奖励。要将非遗传承培训班落实下去,保证人才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热爱,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等,定期通过专家讲座,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予以有效指导。针对非遗传承人,要加强以老带新原则的应用,积极融入新生力量。针对目前非遗保护项目传承后继乏人的状况,要加快探索制定传承人培养制度、传承奖励制度,用制度规范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做到将非遗传承人同视为现代文化建设人才,争取人力资源部门在评聘职称时给予优先,以激励传承人做好项目传承和传播工作。

五是进一步加大非遗保护的资金扶助力度。用足用活有关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依托项目申报及富有特色的文化成果展示,将非遗传统项目的活化与利用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探索设立非遗保护专项基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保护激励机制,鼓励支持非遗项目的传承和活化。通过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吸纳民间资本投入非遗保护。

再次对您的建议表示感谢,感谢您对我区文旅事业的关心和关注,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签发人:尹 韧

经办人:胡俊强

联系电话:0519-82334663

常州市金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6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