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人大代表建议 > 内容
关于对金坛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48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4-07-26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坛发改复〔2024〕15号

张建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把握高铁经济给我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沪宁沿江高铁开通、金坛站投运以来,我区坚持以“常州西站”的定位高水平运营金坛站,高标准迎接“两高”时代,高质量书写“站城融合”文章,全面放大高铁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效能,抢抓机遇,以多年蓄力提升城市能级,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发展质效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一、发挥交通优势,把握区域发展新机遇

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进一步织密江苏铁路网、健全长三角地区多层次客运体系,助力沪宁杭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建设,是对我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区积极争取重大事项纳入上位规划、文件,6个事项纳入《2024年度苏锡常都市圈重大推进事项清单》,7个事项纳入《2024年度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省内重点合作事项》,2个事项纳入《南京都市圈2024年度工作要点》。在《常州市金坛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过程中,以构建外畅内达、集约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我区深入开展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等重大规划研究,加快一批交通项目建设,规划形成“两横两纵”高速公路网、“七纵七横”普通于线公路网、“一横一纵”干线铁路网,同时大力实施“五大行动”,进一步释放高铁经济红利,迎接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增强、文商旅融合发展要求逐步提高等诸多挑战,补齐枢纽产业及功能配套短板,将金坛打造成“十字型”通道交汇处的交通枢纽节点。

二、汇聚产教资源,赋能产业建设新生态

抢抓常州“新能源之都”、“两湖”创新区建设与金坛“五大行动”推进机遇,我区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精准发力招引项目,放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优势,完善金坛合成生物产业链,塑强合成生物赛道优势。强化与上海、南京等地产业合作,聚力项目招引、加快资源盘活、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大力发展“五新产业”、“五型经济”,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215.71亿元,其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总产值1265.45亿元,同比增长11.5%。中创新航、蜂巢能源2家动力电池总部企业装机量入围全球前十,新能源产业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1-4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41.22亿元,同比增长6.1%。把握高铁站投运吸引外部区域科创要素契机,我区深入打造资源要素集聚新高地,以集聚效应引发城市能级从量变、质变到裂变的跨越。

三、促进人才流通,打通就业创业新路径

金坛站投运进一步打通人才流通渠道,助推群众就业双向流动。沪宁沿江高铁的便捷性使得跨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高效,为就业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自由选择空间,便捷了人才直接的交流往来。通过金坛站运转,进一步满足群众外出务工、工作洽谈的需求,群众出行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外出工作从“家门口”到“厂门口”,就业创业拥有更多选择机会。我区在金坛站开展“春风行动·企业春季用工返乡返岗就业服务”。充分利用春节返乡、求职高峰期全面做好宣传、对接、搭台等就业服务工作,精准服务各类返乡人才。金坛站投运也进一步促进产业、人才、资金、物流高速运转,带动各地的投资者到金坛实地考察、洽谈合作。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建成投用,高铁畅通流通渠道,为金坛产业发展带来持续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我区大力实施人才“优居工程”,举办“金沙菁英节”,为金坛高质量发展持续夯实人才基石。2023年我区引进各类人才1.45万人,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6家。

四、拉动文旅经济,擦亮城市发展新名片

2023年我区积极探索“高铁+文旅”新模式,推出系列旅游惠民政策,如凭高铁票可享受景区免票、半票优惠活动,惠及近20万游客。仅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沪宁沿江高铁金坛站到发旅客8万多人次,持高铁票游览东方盐湖城、茅山森林世界、花谷奇缘、茅山金牛洞和一号农场·萌动乐园等景点游客超2.5万人次。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和旅游惠民政策给金坛区文旅市场发展带来的利好获央视聚焦、关注。2023全年接待游客超900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1.9%。深入谋划打造高铁旅游小城,精心安排专题旅游活动,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潜能。通过举办梦乡村过大年、非遗闹元宵、金坛茅山半程马拉松赛、自行车文化旅游节、长荡湖音乐节等文体旅品牌活动吸引人气、促进消费,吸引近十万市民和各地参赛者参与。

五、助推品牌宣传,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借助高铁站媒体,我区在南京南站、上海站候车厅检票口等投放长荡湖大闸蟹等5大区域公用品牌广告,累计播放33万次,覆盖旅客1193万。组织品牌主体参加各种展示展销活动,利用农产品交易会、茶叶博览会,以及省、市级知名展会活动,全方位展示金坛优质农产品。2023年11月,茅山青锋、长荡湖大闸蟹、黄金村软米亮相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举办2023中国·金坛农民丰收节、2023茶未来发展大会、长荡湖湖鲜美食节暨金坛区丰收农产品品牌节等重要活动,展示我区浓厚的地域文化、水乡韵味。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写好写实高铁文章,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构建便捷高效的通行圈、协同分工的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激发全社会新一轮高速发展的活力潜力。

一、强化交通优势,区域发展共融共通

2024年,我区将加速建设宁常高速金坛至武进段、丹金高速主线工程,力争镇宣铁路、常金宁城际铁路、340省道改造提升等取得新进展,着力建设承南启北、东融西联的枢纽之城,促进客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的高效流通,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依托沪宁沿江城际铁路等标志性重大交通项目,实现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快速畅通畅达,加速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南京都市圈等重大战略和区域布局,不断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能、再造新优势。

二、凝聚资源合力,特色产业共建共赢

依托高铁1小时接入沪宁交通圈的机遇,增强承接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和上下游联动发展。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进蜂巢能源四期、东方日升二期、恩捷隔膜、华耀光电等重点新能源领域项目建设。持续加快重大项目招引,培育做大“五新产业”,打造“金坛智造”现代化产业集群,进一步带动周边配套投资建设,促进工、农、商等产业进行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凸显“‘新能源之都’主力军,‘两湖’创新区主战场”战略地位。

三、提升公共服务,民生红利共享共惠

积极融入高铁旅游圈,牵头太仓、常熟、张家港等7个沪宁沿江高铁县区级城市成立旅游联盟,以市场互动、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共同繁荣为目标,着力实现高铁沿线旅游跨区域联合发展,共塑品牌,让沿线群众共享高铁红利。充分运用高铁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开拓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大力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提振农产品营销水平,发挥“两水一茶”等特色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助力金坛特色农产品坐上高铁驶向全国各地。

感谢您对我区高铁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签发人:施小民

经办人:施旭颖

联系电话:0519-82821316

常州市金坛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6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