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智杰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大长荡湖大闸蟹品牌宣传力度的建议》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长荡湖大闸蟹”产业是金坛农业中第一个产值突破10亿元的单品种产业,占全区大农业总产值四分之一。金坛区拥有多年河蟹养殖基础,先后荣膺“中国中华绒螯蟹之乡”“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和“全省高效设施渔业建设工作先进县”等称号。在业内一直享有“全国河蟹养殖看江苏、江苏河蟹养殖看金坛”的美誉。近年来,我区坚持把河蟹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坚持率先实现渔业基本现代化目标,以科技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狠抓结构调整,水产产业发展迅猛,渔业生产力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河蟹产业保持了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外向和可持续发展势头。
一、加大长荡湖大闸蟹宣传品牌资金
(一)加大研发投入,产业经济持续增长。围绕“绿色、优质、高效”的发展理念,推行蟹种自育、复合水草栽种、多品种套养、全程配合饲料投喂、物联网智能调控、机械化综合利用等技术。坚持良种引进和自主培育并行,先后引进推广了长江1号、长荡2号等河蟹新品种,本土研发进行“长荡湖1号”新品系选育,在此基础上,先后自主研发推广“蟹池微孔管道增氧设施”“蟹池多功能双层护坡”等专利技术,并首次在全国开创性提出“数字渔业”概念并快速建成千亩数字化渔场,基本实现了河蟹产业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二)强化品牌建设,市场开拓初见成效。紧跟市场节奏积极开展品牌推广,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推介销售和直播带货模式。在打造品牌基地基础上创新品牌量化入股、撬动社会资本建成了金坛数字化渔场,并将其作为“长荡湖大闸蟹”品牌化、规模化的生产载体。通过定期举办“湖鲜美食节”和“蟹王蟹后大赛”,以及先后到澳门、香港、北京等大型城市开展宣传推介等形式,不断打造我区河蟹品牌的市场美誉度。与此同时,积极进行媒体推广,通过在沪宁高铁、国道、商业集中区广告的集中投放,品牌故事多次被央视采访报道,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多年来,“长荡湖大闸蟹”在海内外河蟹赛事频频获奖,并蝉联“中国十大名蟹”,始终保持“常州十大农产品品牌”位首。先后入选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首批中国农业品牌名录和首批“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金坛区农业农村局成功举办2023中国金坛农民丰收节、长荡湖湖鲜美食节暨金坛区丰收农产品品牌节,带领企业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农交会、鱼米之乡江苏农产品展销会等农业节庆推广活动。于暑假、中秋国庆前后出行人流量最多的时期在南京南站、上海站候车厅检票口、车次信息播报等关注度最高的LED屏投放长荡湖大闸蟹等5大区域公用品牌广告,累计播放33万次,覆盖旅客1193万。2024年按照“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强化培育、扶优扶强”的方向,通过品牌培育、品牌打造、品牌推介、品牌宣传,扩大长荡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是投入资金设计、定制、印制年轻化的品牌标志标识包装,以全新的品牌形象面世,打造成一个真正能与多种消费者对话的区域公用品牌。二是线下着力提升基地品牌形象,依托基地平台更好地展现的大闸蟹的养殖、加工、销售全过程。三是线上线下开展展示展销、品牌培训等品牌推广活动,做好品牌规划、品质提升,打造长荡湖大闸蟹高效样板,抢占全省大闸蟹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多部门联合规范长荡湖品牌,出台使用标准
2024长荡湖大闸蟹地理标志年即将申报成功,申报成功后,由区农业农村局、江苏长荡湖农业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常州市金坛区长荡湖蟹业协会牵头组建“长荡湖大闸蟹”地标品牌管理办公室负责品牌管理、品牌授权使用工作。品牌管理一是制定长荡湖大闸蟹行业标准,二是制定长荡湖大闸蟹授权管理办法。品牌授权一是授权符合要求的养殖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使用长荡湖大闸蟹地标。二是设计地标授权单位专用产品包装、蟹扣防伪码、吃蟹工具等耗材。三是进行市场监管,保证长荡湖大闸蟹进入市场的品质,依托建立商标溯源系统构建源头可追溯、过程可感知、风险可预警的追溯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从而进一步提高长荡湖大闸蟹的行业竞争力。
三、紧抓服务监管,规范行业秩序
积极发挥河蟹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通过“协会+企业+农户”的模式,使河蟹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收购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管理,提振农户养殖信心。加大安全生产监督力度,结合分类管理、监管分层的要求,制定强化种苗监管、水质监管、饲料监管、用药监管、检验监测监管以及企业主体责任监管举措,常态化检查养殖各环节,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制度,规范用药行为,确保河蟹养殖无安全隐患。建立我区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和线上线下平台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服务接待流程、投诉处理响应、业务开发操作制度等企业标准,提升河蟹品牌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长荡湖大闸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进行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申请和认证,为树品牌、创名牌打下扎实基础。
“长荡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一些国家知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还有很远距离,下一步,我们紧紧抓住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机会,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重点做好品牌规范管理、宣传推介、产业链条延伸三方面工作。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局工作予以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