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人大代表建议 > 内容
关于对金坛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27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6-25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尹娟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做好金坛“土特产”文章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多举措齐发力,擦亮产业“金招牌”。近年来,金坛区集聚各方资源,不断在政策引领、科创扶持上下功夫。一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为“两水一茶”特色主导产业提质增效。金坛区先后向上争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资金2亿元,加快茶叶、水稻、河蟹产业现代化成长路径,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主导产业建设,招引服务一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落地见效,近三年来累计超20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获常州市先建后补项目资金逾3000万元。二是构建科技创新示范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金坛现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金坛示范基地和创新团队5个,三年来累计实施市级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4个,强化与区科技局沟通,实现农业科技类项目差向协同发展,构筑起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动静结合”式发展,以科技创新项目动态探索试验一批新技术,以体系基地静态示范一批新技术,同时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带动推广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率先应用一批新技术、新模式。下一步,我区将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基地、农业科创中心建设等,补齐我区农业科研创新短板,同时,积极与河海大学开展校地合作,推动主导产业发展,支持经营主体走出去与引进来,搭建起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桥梁。

二、深挖资源优势,让土特产变“金疙瘩”。金坛区立足地域特色和优势农产品资源,深入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营销富民战略。一是将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集中打造长荡湖大闸蟹、金坛雀舌、金坛红香芋、指前标米、金坛无节水芹 5 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及沁雪、茅山青锋、“你好鸭”、黄金村软米、“洮湖渔夫”水产品等 5 个农产品特色品牌,共同打造全区优质农业品牌矩阵。投入专项资金,借助于南京南站、上海站、金坛站高铁站媒体,积极开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二是让土特产搭上数字电商“快车”。目前全区92个行政村实现5G网络行政村覆盖率达100%,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达100%,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覆盖率100%、主要品牌快递建制村直投率100%。全区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点达316家,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占比达42.5%,位居全省前列。金坛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零售额超23亿元。打造了常州首家市级农业电商集聚区,吸引入驻电商运营企业30余家,在各类电商平台开设店铺60余个,全年线上交易额超10亿元。三是推动土特产走出去。借力茅山马拉松、国际自行车赛、长荡湖籽虾节、仙姑丰收节等在地赛事活动举办,展销本地优质农产品。设立专项资金,组织辖区经营主体赴上海、杭州、青岛、广州等地展销,提升金坛品牌知名度。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农业品牌故事及文化积淀,拓展品牌文化内涵,积极引进数字乡村领域相关高层次人才,加快培育复合型人才和战略运营团队。

三、强化政策激励,培实人才“固根土”。近年来,我区在农业人才挖掘和培养上持续发力,一是构建完善农业人才队伍。我区现有农技服务体系人员411人,省市认定的乡土人才、“三带”人才超50人,涵盖水稻、茶叶、河蟹、淡水鱼、园艺蔬菜等金坛特色优势产业从业人员,包含生产、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等环节。二是拓宽人才发展渠道。结合农业农村系统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计划、常州市乡土人才培育计划、电商人才培育计划等相关项目,不断拓宽有志青年丰富农业知识,拓展经营发展思路,提高做大做强的本领能力。同时在项目政策扶持上,向乡土人才倾斜。三是提升从业荣誉度。强化宣传,树立农业典型,形成“明星”效应,比如《金坛“蟹二代”为何纷纷返乡?》《钱浩:篮球前锋回到茶场再出发》《戴倩云:女劳模驾“铁牛”逐梦乡村振兴》等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农二代”的社会影响面,不断增加从业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一步我区将进步优化整合人才政策,大力支持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三新”农民创新创业,实现技能、资金、场地等全要素支撑,培育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新质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