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娅敏、凌涛、王欢等委员:
您提出的《培育高水平孵化载体,提升科创项目集聚度》的提案收悉,提案分析了我区目前的载体建设情况和现存问题,从硬件提升到软件支撑提出针对性建议。现就进一步培育高水平孵化载体,作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深入推进微笑经济创新行动,积极打造微笑园区、微笑平台,把科创载体作为科技招商、企业孵育和新兴产业培育的主阵地,推动全区载体建设实现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有各类科创载体27家,孵化总面积84万平方米,累计投入使用面积64万平方米。共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15家,其中省级2家,国家级1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加速器等12家,其中省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整体来看,我区科创载体涵盖了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市级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搭建了“市级—省级—国家级”多层次孵化育成体系。
一、全区科创载体建设推进情况
(一)企业集聚效能逐步显现。27家科创载体共入驻企业344家,其中国际工业城入驻企业50家,直溪光采小镇入驻企业22家。2023年累计开票销售收入达106.08亿元,同比增长22.1%,产生开票销售收入企业的共243家,占入驻企业总数超70%,入库税收达2.14亿元。其中,华高新飞荣达科技园开票销售超18亿元,入库税收超过4000万元。在入驻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45家,同比增长25%;科技型中小企业76家,同比增长55.1%。
(二)培育孵化成效不断扩大。通过近年来对科创载体的持续打造,企业培育孵化成效显现。截至目前,27家科创载体的企业中,艾米机器人、方略机电、华星动力等4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测传感器、海锋能源、凯斯乐智等76家企业获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迪新材料、茂康医疗、华彬新材料等12家企业获批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鑫瑞崚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京洋半导体获双创大赛市三等奖并入围国赛半决赛。中能创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获双创大赛市一等奖,入围国赛并获得了成长企业组“三等奖”。始终将科创载体建设作为发挥创新创业人才作用的重要抓手,集聚了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80余名,煦能新能源、双联磁电等10余家企业入选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双联磁电入选江苏外专百人。
(三)专业化载体初具特色。围绕产业共性需求和技术难点,我区打造了一批像长三角华罗庚科创港、七六一(金坛)创新中心、蓝色彩虹金坛生物医药孵化器等为代表的特色专业载体,重点培育孵化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企业。其中,长三角华罗庚科创港聚焦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基建等主导产业,目前正在深入对接洽谈项目13个,毅宏超声波焊接设备等4个项目已完成签约。七六一创新中心揭牌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产业加速营启动、项目路演、投融资服务等活动,吸引入驻16个项目。华大蓝色彩虹金坛生物医药孵化器以“产业+孵化+基金”联动创孵3.0模式服务生物医药产业,聚焦以合成生物学上下游产业链为主的生物科技企业,目前已签约项目6个。
(四)高品质打造华罗庚创新中心。华罗庚创新中心作为全区科技人才项目招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载体,去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聚焦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方向。目前正式签约入驻项目11个,涉及低轨卫星、人工智能、通信设备、智能制造等领域,涵盖了海疆空天、智水青善、晶冉智能等一批优质科创企业,其中人才类项目占比达81.8%,已通过龙城英才计划创业类项目认定2个,今年5个项目申报龙城英才创业类项目。引进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7名,新增各类专利20余项。积极举办创新创业项目路演、科技人才对接会等科技招商活动,营造科技招商浓厚氛围,目前在手洽谈有效项目信息30余个。同时联动高新区与上海机器人研究所洽谈在坛设立智能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类项目招引。
二、下一步推进措施
科创载体是培育创新主体的主阵地,积蓄创新动能的主平台。推动全区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要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领域聚焦、专业能力凸显的高质量科创载体,从基础服务向精准服务、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从孵化链条向厚植生态转变,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
(一)增强载体承载能力。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坚持“盘活存量为主、改造新建结合”原则,以城市更新、产业转型为契机,鼓励引导板块盘活现有老旧厂房等存量、闲置、低效资源,引进民间资本打造多层次的科创载体。突出特色化定位和专业化服务,进一步在发展规划、管理运营、综合服务等方面精准施策,积极打造一批载体空间。
(二)强化科创项目招引。高质量的科创孵化载体关键在于将空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推动优质企业、高端人才加快集聚。接下来,我们还是将科创载体建设与科技招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联动各板块依托现有科创载体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招引一批包含硬科技项目的高水平科技型项目,引导科创载体建立早期硬科技项目(技术)发现、验证、熟化及孵化机制,畅通“转化—孵化—产业化”链条,培育硬科技企业。激发企业内源性快速增长,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合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
(三)发挥基金赋能作用。科技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我区也在探索推行“基金+基地”招商模式。华罗庚科创天使基金去年9月启动设立,我们积极联合华罗庚科创天使基金参与项目洽谈和项目研判,目前基金已与大风技术、代数律动两个科创项目进行首轮对接洽谈,待基金募资完成后启动投资。后续我们还是要完善招商与基金联动机制,突出华罗庚科创天使基金“以投带引”功能,激发金融资本的热度,为“小而优、小而美”科创项目提供金融支撑,力争上半年投资项目不少于3个,单个项目原则上领投或跟投金额不少于100万元。
(四)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目前全区大部分科创载体由国有公司运营,提供的大都是简单的政策对接、项目申报等单一性、基础性服务,承担的是“房东”“物业管理”的角色。建议国有公司加快提升载体运营管理水平,聚焦“载体质效、企业引培”的长远定位,提升服务功能,推进业务转型。另一方面放大麦腾、蓝色彩虹等专业运营管理机构服务效应,鼓励有条件的板块招引专业化运营团队,积极探索载体运营市场化模式,推动研发平台、团队整体搬迁引进。借助专业运营机构的信息、资源和平台优势,建立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创新创业高地的桥梁纽带,推动平台载体提档升级。
(五)聚焦指标靶向发力。充分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引育、孵化、衍生功能,以服务赋能、载体赋能、资本赋能,不断壮大优质创新项目储备库。不断巩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通过科技政策宣传解读、向上争取科技资源、对接高校院所等方式,全方位引导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支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绩效指标争先进位,提升科创载体对全区科技工作的贡献度。
最后,衷心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区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签发人:李冬英
经办人:周 靓
联系电话:0519-82898758
常州市金坛区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