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民政局 > 业务工作 > 内容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金坛区儿童“关爱之家”“苏童成长 五彩关爱”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113204820141389080/2024-00045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扶贫开发 民政局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民政局
生成日期 2024-11-06 公开日期 2024-11-0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金坛区儿童“关爱之家”“苏童成长 五彩关爱”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金坛区儿童“关爱之家”“苏童成长 五彩关爱”实施方案》的通知

金坛区儿童“关爱之家”“苏童成长 五彩关爱实施方案

 

为贯彻民政部、教育部等国家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民发〔201934号)要求,切实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意见》(苏政办发〔2014113号)、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构建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民儿童20229落到实处,全面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儿童关爱之家”“苏童成长 五彩关爱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困境儿童四色分类法,坚持问题导向,优化顶层设计,分类施策,精准帮扶,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二、分类依据

根据困境儿童监护、生理、行为等指标特征,对困境儿童风险等级细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四个风险等级:     

(一)一级为高风险等级(红色等级),是指因自身或家庭因素使困境儿童面临无人监护、严重生存危机、严重发展危机,需要及时介入并处理的情况。

(二)二级为中高风险等级(黄色等级),指面临较严重的生活或发展困难,致使儿童陷入监护严重不足、较强生理危机、较强发展危机需要介入并密切关注的情况。

(三)三级为中低风险等级(蓝色等级),指面临普通生活发展困境,儿童监护存在不足、生理存在一定威胁,行为存在发展困境,须定期介入并密切关注的情况。

(四)四级为低风险等级(绿色等级),指无明显危机情况。

对评估为红色风险等级的困境儿童服务周期不低于三个月,频次不低于每周一次黄色风险等级的困境儿童服务周期不低于三个月,频次不低于每月二次蓝色风险等级的困境儿童服务周期不低于六个月,频次不低于每月一次绿色风险等级的困境儿童开展个案关注,将困境儿童纳入持续关注范围,提供定期走访、持续关注等服务,密切注意困境儿童的发展情况,走访一般不低于每月一次。服务周期结束后经过评估可将服务对象风险等级逐级下降,所提供的服务周期、频次也对应下降。

三、服务内容

在对困境儿童进行四色分类的基础上,以红、蓝、绿、黄、粉彩色丝带为标志,为服务对象提供青春伴读、入户康复、阳光融合、微心圆梦、家庭赋能5种服务,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规范开展活动,打造苏童成长 五彩关爱实践品牌。

(一)红丝带行动—青春伴读。1.开展学党史、诵经典活动,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增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爱国爱党之情。2.实施我与同伴同读一本书活动,同伴同读、同写、同感悟、共交流。3. 推广亲子共读,邀请父母或监护人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培养阅读习惯。4.鼓励孩子们通过写作、绘画表达阅读感悟,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5.开展四点半课堂、寒暑期课堂等志愿服务,辅导孩子们完成功课,解决上班族父母的后顾之忧。6.辅导残障儿童开展识字、识数等活动,培养颜色意识和语言能力。7. 设立红丝带读书角,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提供图书资源,鼓励自主阅读,开阔视野。

(二)蓝丝带行动—入户康复。1.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建立服务档案,做到一人一档2.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个人及家庭提供个案管理服务,含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学习辅导、行为矫正、成长教育、兴趣发展、技能培训、资源链接等。3.开展心理关怀项目,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通过定期的心理辅导和关爱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4.针对困境儿童家庭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含落实监护人、明确监护人责任、家庭关系调适、喘息服务、知识培训、家庭支持服务等。5.对残障儿童开展功能训练、康复护理、生活技能训练和康复知识培训。具体服务内容、周期、频次根据服务对象困境类型及实际需求决定。

(三)绿丝带行动—阳光融合。1. 实施文化浸润工程,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音乐会、讲座等,让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感受文化的魅力,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和潜能。2. 开展技能培训,教授服务对象编织、剪纸、绘画等手艺,既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3. 组织成长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涵盖夏令营、冬令营、社区探访、环保活动等,助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拓宽视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四)黄丝带行动—微心圆梦。1.开展微心愿活动,实行儿童点单、组织接单、结对圆梦,开展理发、缝补、义诊、健康咨询等爱心便民服务,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学习方面的困难。2.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根据每名困境儿童的实际情况,选定一个志愿者家庭对接帮扶、长期陪伴,确定每年到困境儿童家中陪伴的次数、时长。3.组织黄丝带使者培训,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学、沟通技巧、帮扶策略等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确保给予合适帮助。4.举办爱心义卖活动,筹集善款资助困境儿童,增强公众关爱意识和参与感。5.开展感恩回馈活动,鼓励受助儿童参与志愿服务,传递爱心,形成良好社会风尚。6.适时建立黄丝带行动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困境儿童需求和志愿者帮扶进展,促进信息透明和资源对接。

(五)粉丝带行动—家庭赋能。1.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自我保护教育和法治教育,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建立家庭支持网络,为残障儿童家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生活压力,增强亲子关系,提升家庭整体幸福感。3.鼓励困境儿童家庭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家庭才艺展示等,促进家庭与社区的融合,增进家庭间的友谊与合作。4.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困境儿童的发展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5.搭建家长互助平台,鼓励家长之间分享育儿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共同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育儿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做好精准排查、精准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困境儿童分色分类管理工作,及时将困境儿童分色分类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困境儿童分色管理、分类施策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困境儿童服务保障能力。

(二)做好困境儿童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全区困境儿童档案,每个困境儿童档案均应包含困境儿童基本信息统计表、困境儿童风险等级评估表、困境儿童风险评估报告、个案帮扶报告及困境儿童参与活动记录等,并根据风险评估等级对儿童进行划分,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三)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合力。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以及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在推动儿童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断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儿童保护网络,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的安全和福祉保驾护航。

(四)严格开展质量考核,落实奖惩制度。儿童关爱之家建设是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民政局或委托第三方每年对儿童关爱之家建设管理、运营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运行管理较好的儿童关爱之家发放专项运营补贴,对评估不合格的儿童关爱之家”取消运营补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