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农业农村局:携手春光,“麦”上“新”台阶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4-3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麦苗青青菜花黄,江南处处好风光,眼下的常州市金坛区,春耕春管正持续推进。麦田里,新技术、新农人、新模式纷纷“上岗”大显身手,金沙大地涌动着生机勃勃的“新”麦浪……

“新”实践探索,麦田扩容有“甜头”。金坛区充分运用“占补平衡”“进出平衡”两平衡,坚持“非农化”“非粮化”双管控,确保耕地“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将盘活土地资源作为麦田“扩容”的必答题,唤醒“镇级集体直接管理农用地”这一“沉睡”资源,开展地块整治清障,因地制宜扩种小麦。同时,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用“小田并大田+碎田变整田”的模式来解决乡村耕地碎片化、布局无序化、利用低效化并存的问题。用稳粮政策“稳稳”托住种粮农民的心,真正让粮农尝到多种粮、种好粮的“甜头”。去年,金坛区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977.77万元,惠及46065户种粮农民;为9206户种粮农民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11.06余万元,有力调动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小麦保险撑起政策“保护伞”,风险兜底不负连年好“丰”景。去年,全区小麦承保面积15.69万亩,为1.26万种粮农民提供了风险保障。三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94.23%,“保险增量、风险减量”让种粮农民安心种粮、种出好粮。

“新”品种选育,麦田丰收有“盼头”。在金坛稻麦科技示范中心逾50亩的新品种展示区内,今年试验种植的15个小麦新品种,目前已全部进入灌浆结实期,这也是小麦形成产量、争取粒重的关键时期。小麦品种得选好,“产质兼顾”是目标。“在基地的统一田间管理操作下,通过农技人员进行全生育期的性状调查,能够帮助我们筛选出优质丰产高效的品种。”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科科长郑飞介绍道,“在引进的新品种中,个别品种种下来的效果并不好,易感病、产量一般、生育期较长。这类品种在我们试种的环节,就被淘汰了。其余‘过关’的品种,农户们在挑选的时候首先看的是产量、其次看的是抗逆性和生育期。”今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16.6万亩,扬麦25、扬麦33等主推优质品种应用率达74%。除了鉴定筛选小麦优质品种外,该基地还设有新技术、新装备等试验示范区,配套开展小麦播期播量、轻简施肥、绿色植保等技术试验示范,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杂草综合治理等技术,加快小麦生产技术“推陈出新”。

“新”农机驰骋,麦田管理有“看头”。在连片的麦田里,新款植保无人机正在给种粮农民带来全新的种粮体验。装药、起飞、定位、喷洒……在金城镇培丰村高标准农田示范方,承包大户陆洋的两架植保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我承包了350亩地,现在正进行小麦‘一喷三防’,全都是无人机作业。”承包大户陆洋说道,“有了无人机,20亩小麦的作业量十分钟就能轻松完成!”忙碌的不止有明媚的“春光”,当地的植保无人机飞手们也进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节。“利用无人机进行农药、肥料喷洒作业,既减少了人力成本,而且用药精准、效果明显。”农用无人机规模化服务主体——金坛丰悦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许迅是一名90后“新农人”,该合作社现有飞手和作业服务人员14名,去年服务大田面积1.9万亩次。目前,全区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近150架,已经运用到病虫害防控、施肥、播种等农业生产环节。

“新”农人添力,麦田守望有“奔头”。眼下,全区小麦正处于灌浆结实期,指前镇芦溪村的“新农人”王刚一直忙着合作社的田间管理。大专毕业后,王刚回到农村、接手农活,怀揣着理想成立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我理解的新农人,不仅要将学习到的现代农业技术熟练掌握,更要将传统的农业与现代的管理相结合,用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奋斗拼搏反哺家乡”。在金沙沃野上,到处是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故事。为了将更多的“新农人”培育成“兴农人”,金坛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党建联建+田间课堂+典型培树”模式,定期邀请小麦知名专家“传道授业”,鼓励种粮能手分享“独门绝技”,让“新农人”全力奔跑在农业发展的“新赛道”。新质生产力的产生,离不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自2021年起,全区开始试点小麦“五位一体”订单生产。在农业农村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一批“新农人”主动带头示范,首年签约面积2.3万亩,生产规模达1万吨。订单生产让小麦产业从“田间地头”直通“市场端头”,让种粮农户和收购公司都尝到了订单农业带来的甜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