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快来我家养殖塘上看看,塘里的虾好像不对劲了。”近日,金坛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到了来自薛埠镇青虾养殖户孙彬益的电话,他发现自家养殖塘里的青虾有点异样。该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打捞起的青虾发现,虾的腮部呈黑色,有的头胸甲和腹甲侧面均有黑斑,初步断定塘内青虾存在病害情况,随后便对青虾进行采样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养殖户对症施策。
“会养鱼”变“慧养渔”,是虾蟹产出品质的除弊革新。春季是水产养殖育苗、生产的重要阶段,但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也为细菌、寄生虫等病害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机会,极易导致养殖品种大量死亡。金坛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高度重视渔业病害相关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跟踪监测河蟹、青虾和常规鱼的病害情况,及时准确掌握病害发生情况,并在全区发出预警信息,避免养殖生产过程重大疫病情的出现。据统计,该区2023年在10个监测点开展病害监测,全年开展重大疾病检测60批次,药敏试验10批次,紧密配合苗种产地检疫和质量安全抽检。被评为“全国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基层优秀单位。”
“会养鱼”变“慧养渔”,是塘口服务理念的进阶更新。近年来,“塘口大学堂”作为该区水产业党支部的党建服务品牌,成为了当地水产养殖户们的智慧“充电站”。“塘口大学堂”党员服务队以全区13万亩塘口为服务阵地,通过技术服务、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形式为村民们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服务指导,将产业指导工作从“请过来”转变为“走下去”的一线集中培训,在特殊季节、气候等养殖风险高发期为养殖户们解决了许多困境难题。水产业党支部书记陈文彬表示:“春季渔业生产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将全方位帮助养殖户们提产提质。”“塘口大学堂”以党建为引领,开展“科技大礼包”式的塘口服务活动,先后邀请权威专家开展培训班4期,举办“专家塘口行”活动8次,在塘口增设“新农人”课堂,鼓励外地工作者和毕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推动全区绿色水产养殖技术水平提档升级。
“会养鱼”变“慧养渔”,是生态渔业丰产的迭代创新。“我这个塘里既有蟹苗又有青虾苗,能够做到虾蟹共生,实现‘双丰收’!”儒林镇湖头村的养殖户尹志强兴高采烈地说。让尹志强实现“双丰收”的是蟹虾高效套养模式,这种模式以养殖河蟹为主,适当套养青虾,优化虾蟹套养组合比例,从而实现水质生态、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也让水产养殖户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种业振兴,是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最近,首批850斤“太湖3号”青虾新品种原种落户金坛,标志着金坛青虾从“太湖2号”时代正式跨入“太湖3号”时代。“太湖3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长江野生青虾等为起始群体进行多代选育的新品种,抗病能力更强、生长速度更快、产出规格更大,在同等条件下有望将上市率提高11%左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