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华罗庚高新区围绕“两湖”创新先行区和“微笑经济”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以全区“五大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校地企人才交流融合,加大校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力度,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各类高层次人才选择高新区、立业高新区、扎根高新区。
一、实施科创人才集聚工程,提升双创人才孵化“能见度”
强化科创载体人才招引赋能,依托华罗庚创新中心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等科创资源,加快形成“科技+孵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今年以来,高新区不断推动高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落地生根,在新能源、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领域加快人才项目招引,4名人才入选“龙城英才计划”创新类项目,7名人才入选创业类项目,河海大学张婷婷博士创办的江苏海疆空天科技有限公司荣获2024“华罗庚杯”创新创业大赛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专题挑战赛一等奖。
二、搭建高校成果展示平台,提升校地交流合作“紧密性”
紧抓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投用机遇,积极谋划导入高校优质人才资源和科创项目,对接河海大学新能源学院加快推进建设先进储能技术联合实验室项目,充分讨论合作模式和建设规划,目前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创新举办各类科创赛事活动,目前已举办首届河海大学——华罗庚高新区科技成果推介会,我区有20余家科创企业和创投机构参会。同时,为继续擦亮校地推介活动品牌,近期在积极筹备第二届科技成果推介会,确保人才项目路演、合作对接、产教融合取得实效。
三、大兴产学研合作之风,提升高层次人才落地“成功率”
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的发展优势、平台优势,当好校企连接的“桥梁纽带”,为企业和学校搭建更广阔的合作平台。组织河海大学相关院校领导和师生走访园区企业,推动安格诺尔、中迪新材料、岚玥新材料等企业与河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持续发挥“产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塑造校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形成政府、高校、企业之间良性互动与合作共赢新格局。
山高人为峰。下一步,华罗庚高新区将以打造“两湖”创新先行区人才高地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优先,创优人才发展环境,推进校地合作共赢,不断强化“双招双引”在人才引进和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为建设“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