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全区基层社会治理“儒林模式”推行现场会在儒林镇综合指挥中心举行,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行“儒林模式”的思路和举措,着力提升我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在新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坛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陆秋明、胥亚伟、王跃中、刘国新、刘小平等区领导参加会议。
区委书记陆秋明指出,要深刻领悟推行基层社会治理“儒林模式”是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内在要求,是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期盼。要做好总结提炼,查找短板不足,为下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打好基础、作好示范,持续发力打造更多真实可感的标志性成果。要推动职能、资源等要素科学统筹、整体下沉,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多元化、信息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基层新阵地、新载体、新平台。要充分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把为民惠民的理念和行动充分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让群众办事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陆秋明要求,全力构建推行基层社会治理“儒林模式”的发展格局,要坚持“一个体系”,深化党建引领。要牢牢抓住“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这条主线,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指挥中心一体指挥的基层治理组织架构。要突出综合指挥中心中枢地位,推动其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系统、应急管理服务系统等平台协同应用,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社会治理指挥枢纽。要激发“总网格——综合网格——微网格”功能作用,将党支部建在网格、党建服务点设在网格,实现基层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无遗漏。
要坚持“一网统管”,强化智慧管理。要促进平台信息融合,积极借助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一体推进“儒林模式”与东城街道数字管理办法,将大数据与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信息化治理大格局,真正实现一网共治、一体联动。要提升智能服务水平,以“城市管家”服务模式为基础,做好跨部门应用的协调统筹、资源共享工作,持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智慧管理的协同性,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要坚持“一支队伍”,优化联动融合。要加强队伍建设,把推行“儒林模式”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凝聚网格员、业委会、物业人员等群体力量,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通、操作规范、服务到位的基层治理队伍。要加强协作融合,在基础网格中配齐乡贤“五老”、法律工作者等矛盾调处群体,充实政法干警、执法队员等下沉人员力量,加强与镇村干部、网格员交流对接、协作配合,全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确保矛盾问题就地解决。
陆秋明强调,要抓典型强引领,增强创新力,将推行“儒林模式”与全区机构改革、镇(街道)权责清单省级试点等工作相结合,不断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走出一条符合基层实际、适应工作需要、体现金坛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要抓统筹明权责,增强凝聚力,构建“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权责体系,加快形成协同治理“整体政府”模式,实现政府治理与多元共治良性互动;要抓落实严责任,增强保障力,各板块要探索出适合本地基层治理实际的特色做法,各有关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主动配合、统筹推进,持续加强督促检查和服务指导。
区委副书记、区长胥亚伟主持会议并指出,推行基层治理“儒林模式”要明确“学什么”,按照“一个体系指挥、一张网统管、一支队伍落实”总体要求,积极探索网格化、信息化、责任化“三化融合”,重点开展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长效管理等基层治理工作。要明确“怎么学”,全区各板块要结合辖区人口特点、产业类型、风险隐患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各有侧重、打造特色。要明确“怎么推”,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要深入谋划、研究部署,各镇(街道)党政班子、部门负责人、村(社区)书记、机关干部等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共同做好推进治理工作。要明确“怎么评”,将镇村干部工作作风有没有转变、基层矛盾有没有化解、长效管理有没有争先进位、上下联动有没有及时到位,作为评价推行“儒林模式”成效的重要考核标准,确保推行工作有序有力。
会上,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小平部署全区推行基层社会治理“儒林模式”工作;区政协副主席、儒林镇党委书记贺国洪介绍基层社会治理“儒林模式”经验做法。指前镇、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区城管局主要负责同志,金坛公安分局分管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