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委员提案 > 内容
关于对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144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4-07-17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坛文体广旅复〔2024〕第16号

张晓明委员:

你提出的“弘扬传统饮食文化 打造金坛“美食之城”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对传统饮食文化资料和制作技艺的发掘,目前,全区共有13项金坛美食技艺的非遗项目,其中包括市级的长荡湖船宴、常州东坡宴、茅山道家菜;区级的清蒸鸭饺、儒林羊糕、唐王香干、建昌红香芋、茅山山芋粉丝等一批特色非遗项目。在开展区级非遗项目的申报评选工作中,将着重加强挖掘金坛地方的特色美食,经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复核审定等程序,最终确定一批有代表性的区级非遗项目。通过市级专家组的评审,将进一步明确未来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等部分项目优势和缺陷,提前打好基础,做好充足准备。

一是进一步加强传统美食的保护工作。逐步探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保护平台,健全包括民间美食、地方特色食品技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进一步收集、整理和挖掘我区具有重大价值的美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按规定要求,切实有效地加以保护。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通过以“师带徒”“开班授徒”“建立传承基地”等形式开展传承、传播活动,通过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金助助等方式进行扶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后继有人。加强对符合保护的名菜、名宴、名店、传统美食技艺的整理和挖掘,注重对传统饮食文化工艺的把握,秉承继承、发扬、创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宗旨理念,扶持具备条件的个人、企业参与非遗项目保护申报工作。同时要强化服务功能,让非遗美食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用互联网思维指导传承创新,让非遗美食产品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是进一步挖掘非遗的美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以食为天。饮食类非遗在我区现有非遗项目中占有重要位置,未来我们将通过举办非遗美食大赛,不断挖掘金坛美食文化,活化传承非遗资源,弘扬金坛地域特色文化,将非遗饮食大赛办成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农事展演的综合平台,助推我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走向更深更实。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出惠民消费政策,进一步深化饮食类非遗项目研究,打造我区非遗饮食文化品牌。努力培植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担当,让企业成为饮食类非遗文化的“传习所”,让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传承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三是进一步打造地标性的美食非遗。充分利用金坛地标性美食,如仙姑腊味、无节水芹、长荡湖醉蟹、开一天小笼包等丰厚的地域性饮食资源为抓手,兼顾不同需求,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尊重历史价值、延续社会价值、提升市场价值,推动金坛非遗美食在餐饮消费市场的商业需求与技艺文化传续之间建立有效机制。同时,每年定期为餐饮行业举办传统技艺培训班,请非遗传承人传授经验和体会,做好“传帮带”工作。金坛非遗传承保护发展任重道远,未来我们将凝聚行业力量,发展各乡镇、街道知名餐饮品牌,培育名厨,推出金坛非遗美食名片,参与文旅推介,宣传金坛美食,让餐饮非遗与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特有技艺、著作文献等中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经受岁月考验,尽展历史芳华。

再次对您的建议表示感谢,感谢您对我区文旅事业的关心和关注,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签 发 人:尹  韧

经 办 人:胡俊强

联系电话:0519-82334663

常州市金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6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