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委员提案 > 内容
关于对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119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4-07-17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坛文体广旅复〔2024〕第14号

吴楠委员:

你提出的“直播+内容+电商 让非遗‘火’起来”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非遗保护中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区非遗保护工作,深入挖掘金坛非遗艺术价值,创办活动,打响品牌,擦亮非遗的“金坛名片”,不断推动全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进。区非遗保护中心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对全区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体系。金坛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82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金坛刻纸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8项。全区共有178名非遗传承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有4名,省级传承人有7名,市级传承人有40名,区级传承人有127名。

金坛是一座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江南名城,段玉裁、华罗庚等名人先贤弘扬了崇文尚德的城市精神;三星村遗址见证了史前文明的璀璨光辉;金坛刻纸、直溪巨龙、董永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悠久绵长的历史文脉;两山两水六分田的自然禀赋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生态休闲旅游优势。近年来,在金坛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区文化部门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我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电商、直播行业中发展优势并不明显,非遗商品化效率偏低。传承有方,发展才能有道。既然短视频平台是观众“发现非遗”和非遗项目“自发造血”的重要手段之一,下一步我们将顺势而为,努力在“非遗+直播”方面做出一番成就。

一是开展“非遗+电商”专场培训,让非遗“活”起来。科学规划谋篇布局,激活我区文旅大产业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凝结着历代先辈的智慧,镌刻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必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深度媒介化时代,一些非遗传承人、传统艺术从业者相继“触网”,下一步我局将联合市场、网信等部门联合开展各类电商培训,完善非遗网络数据库,积极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开辟线上“第二舞台”,并主动创新内容表达、丰富呈现形式,为非遗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二是搭建“内容+货架”的传播矩阵,让非遗“火”起来。充分利用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闹元宵”等活动,开展多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策划“非遗购物节”和“非遗周末聚”主题形式直播,按照“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商品为主、展演为辅”的方式展开。政府牵头并依托国内电商及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非遗好物要想在用户面前“火”起来,丰富的直播玩法和货架场景是助力非遗好物走入消费者视野的“催化剂”,而行业大咖、明星达人的造势更是为非遗好物的“出圈”打开了一扇窗。因此我们要借助平台营销IP「焕新非遗」的定向话题,在提升商家站内声量的同时,输出专业、有趣的优质内容,激发用户兴趣,带动非遗好物的强势爆发,聚集海量种草用户。

三是塑造“产业+品牌”的新型路径,让非遗“富起来”。对非遗保护来讲,真正的目的是使其形成一种旺盛的生命力,使它能够真正走入生活、走入市场,培育出一个更为完善的文化生态,从而实现可持续变现、盈利发展。瑰宝生新辉,价值几何?要看到,沉淀着悠悠底蕴的非遗也难逃“成长的烦恼”,诸如市场失活、手艺失传等。如何做好活态传承、进而实现永续流传,始终是困扰各方的待解难题。从这个层面看,突破时与空、虚与实界限的直播无疑是一种“稳存量”的理想方式。于供给端而言,非遗传承人在“数字市场”收获点赞与打赏,可实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认同,助其做好文化传承工作;于需求端而言,锁定屏幕的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进而对高雅文艺展演付费。照此,艺术商品化与非遗技艺大众化实现双向奔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双赢”策略。因此,我们将借助政府、高校、企业等各种力量持续开辟非遗“产业+品牌”的新型路径,打造“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创业团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融合、艺术和商业融嵌,对应着“创造性转化”;用生产、消费、保护一体化充分激活非遗的价值,照应了“创新性发展”。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手艺人从“守艺人”变成“受益人”,反过来也会助推非遗保护传承:非遗技艺的展演渠道拓宽、圈粉效应增强后,非遗从业者可以在非遗消费中获得更体面的收入,非遗传播于是也就没了“后继无力”之虞、传承也就少了“断代”之忧。

近年来,电商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选购非遗好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借助平台的资源扶持和丰富玩法,让传统非遗好物找到契合的市场、感兴趣的人群,才能更加长远地传承非遗。非遗从来不缺乏魅力和活力,相信在电商的加持下,未来非遗好物将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非遗产业带也将焕发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到头来,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文化与市场的对接中,人们可以更好地用生活唤醒非遗、用非遗点亮生活,在绚丽多姿中感受非遗之美,在大美非遗中寻味文化之深。

再次对您的建议表示感谢,感谢您对我区文旅事业的关心和关注,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签 发 人:尹  韧

经 办 人:胡俊强

联系电话:0519-82334663

常州市金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6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