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文体广旅复〔2024〕第13号
王洪庆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保护的传承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非遗保护中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区非遗保护工作,深入挖掘金坛非遗艺术价值,创办活动,打响品牌,擦亮非遗的“金坛名片”,不断推动全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进。区非遗保护中心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对全区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体系。金坛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82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金坛刻纸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8项。全区共有178名非遗传承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有4名,省级传承人有7名,市级传承人有40名,区级传承人有127名。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必须突出政府把关定向的“方向盘”地位。我区制定了《金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扶持资金,通过各类展演展示活动培养非遗人才。指导支持非遗传承人通过以师带徒、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形式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全区年均开展非遗传承活动60余次,为金坛刻纸、金坛抬阁、直溪巨龙等非遗项目培养学员近千名。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建设非遗传习所等有特色、有品位的主题公共文化空间,儒林镇长荡湖水城非遗博物馆、东方盐湖城刻纸展示馆、段玉裁实验小学刻纸培训基地、明珍实验学校龙舞传承基地等实体基地集展览、培训、活动于一体,常年对外开放。金坛区剪刻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被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随着非遗活态展演的成熟,逐步成为我区非遗保护传承的一部分,为宣传我区非遗项目、扩大知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组织非遗项目进社区、进学校活动,通过非遗进校园,使学生近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不断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年轻一代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金坛刻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不断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切实把金坛刻纸非遗的保护工作做细、做深、做扎实。
一是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确立政府在保护与抢救非遗工作的主导地位,逐步探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保护平台,健全包括民间艺人、民间艺术表演团队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进一步收集、整理和挖掘我区具有重大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按规定要求,切实有效地加以保护。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通过以“师带徒”“开班授徒”“非遗进校园”“建立传承基地”等形式开展传承、传播活动,通过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金助助等方式进行扶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后继有人。不断推进金坛非遗公园建设,围绕非遗主题,开展“非遗闹元宵”“春之茶”“夜生活节”“国庆七天乐”等一系列的开放活动,让青少年走进非遗公园,在非遗三馆内感受免费开放的非遗魅力。
二是进一步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非遗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营造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指导非遗传承人充分利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和微信、微博、抖音等传播手段,在挖掘、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以现代传媒技术加以表现、留存和传播,不断扩大各类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非遗活动与旅游、节庆活动等的融合,如通过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加深广大群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加强与属地政府的联系,建立非遗农产品项目的展览馆、非遗教育基地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非遗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人民是非遗的持有者、传承者和受益者。非遗保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成果惠益人民的导向。通过举办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增进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是进一步加大非遗保护的资金扶助力度。用足用活有关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依托项目申报及富有特色的文化成果展示,将非遗传统项目的活化与利用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设立非遗保护专项基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保护激励机制,鼓励支持非遗项目的传承和活化。通过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吸纳民间资本投入非遗保护。
四是进一步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岗位轮训培训,倡导敬业爱岗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建立完善的激励奖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对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活动的资金补助额度,并与工作成效、传授人数、培养质量等相挂钩,对重点保护项目的活动开展、传承人的授徒、传习等给予补助和奖励。要将非遗传承培训班落实下去,保证人才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热爱,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等,定期通过专家讲座,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予以有效指导。针对非遗传承人,要加强以老带新原则的应用,积极融入新生力量。进一步加强与教育局的合作交流,组织全区美术老师或者对非遗感兴趣的教师人才,进行非遗项目的培训学习与交流,后续跟踪并组织相关人才成立相应非遗工作组,编写金坛区特色文化教材,努力做到将非遗传承人同视为现代文化建设人才,争取人力资源部门在评聘职称时给予优先,以激励传承人做好项目传承和传播工作。
五是进一步建立非遗保护的多元传承模式。把文化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是技艺薪火相传的有效途径。在非遗保护与利用方面,借鉴外省区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加大非遗项目综合利用力度,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旅游带动、项目支撑战略,打造规模性非遗旅游演出类示范基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更好地传承。依托金坛特有的基础条件和环境空间,打造长三角“非遗+生态圈”江南精致文化产业园,建设非遗文化产业集聚区或研学博览园,将非遗产业博览园纳入到全区的经济社会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打造属于金坛的“非遗名片”。
再次对您的建议表示感谢,感谢您对我区文旅事业的关心和关注,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签 发 人:尹 韧
经 办 人:胡俊强
联系电话:0519-82334663
常州市金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6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