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委员提案 > 内容
关于对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28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6-25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刘旭辉委员: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聚焦重点,分类实施,推动我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金坛区立足当前,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批示精神,准确把握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积极探索具有金坛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聚焦重点,分类实施,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本土化落地,加快我区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全面推进我区推动我区美丽乡村建设。

一、关于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的建议

在聚焦产业发展方面,始终坚持三产融合、多元探索,因地制宜拓展“政府平台+社会资本”多元化结合产业发展路径,积极对接《小康》杂志、乡立方、浙江宇联信息等市场主体对接,构建多形式、多功能的乡村产业新业态。以工业化、园区化思路壮大产业发展,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为载体,推动现代化大农场、农业品牌等建设,加快中天黄金大农场等重点项目进度,创新经营模式、讲好农耕故事,持续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热度,今年已新招引农业农村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34.1亿元。

在聚焦重点区域方面,以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为目标,依托茅旅大道、环湖区域、高铁、河海大学等,加快培育中天黄金大农场、陌上花开、中盐矿地融合大农场等十大现代化农场,塑造长荡湖大闸蟹、金坛雀舌、建昌红香芋等十大农业品牌。同时在“两湖”创新区战略支撑下,以15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村为基础,融合9个“两湖创新区”重点村庄,发挥滨湖新城建设和河海大学科创力量,着力建设环长荡湖“最美湖湾城”省级示范片区。

在聚焦改革创新方面,目前已实现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全覆盖,深入探索集体经济参股、联营、投资等资产保值增值新方式。金城镇组建镇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试点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探索宅基地跨村流转等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薛埠镇试点开展闲置宅基地及闲置住宅线上交易,积极探索创新多种盘活利用方式。同时成立镇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布局集聚点位置,依法依规探索宅基地跨区流转交易,稳步实施朱林镇红旗圩、黄金村现代化宜居农房改善等项目,推动乡村建设美丽成果加速向美丽经济转化。

在聚焦补齐短板方面,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亟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入手,纵深推进城乡环境“五乱”治理,常态化开展“四清一治一改”,巩固“一部四沿五旁”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成果,加强农村公厕、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流动厕所模式。全面落实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推动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幸福河湖、生态河道建设。同时结合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宜居农房、寄递物流等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关于分类施策,全面统筹的建议

示范先行,以点带面方面,2023年以来,我区紧扣“532”发展战略和全区“五大行动”,强化片区化打造、组团式推进、带状型发展导向,创新提出乡村产业单元发展模式,构建“2+20+200”和美乡村建设架构,点线面推进镇村联建联创,推动朱林和指前2个市级示范片区、37个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与244个市级整治达标村建设,促进生态、生产、生活有机融合。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方面,在和美乡村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施策,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体现农村特点、着力保留乡村风貌,严格专班决策团队、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双重审核机制,严把“资金平衡方案”“规划设计方案”双项认证,力争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典案例。目前全区2024年12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已全部编制策划方案、资金平衡方案,专班团队、区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方案汇报,现已全部通过专班、区级评审。

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方面,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开展项目调研、多听取进度汇报,坚持真抓、实抓、常抓,严格落实“一把手”领导机制,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召开推进会、方案评审会十余次,联合专班成员单位专业力量,严格规范规划标准,科学指导方案成果,准确把握资金平衡,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同时坚持政策、资源倾斜,落实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明确对通过省、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报评定的村(社区)、片区,区级财政按照不高于100万元/村的标准予以奖补,全力保障实施项目顺利落地。

关于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建议

儒林镇围绕“一个体系指挥、一张网统管、一支队伍落实”,经过3年多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网格化、信息化、责任化“三化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目前全市层面推广“儒林”模式。同时各镇、街道逐步完善民情恳谈、议事协商等制度化平台,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统筹解决群众所需所急,及时回应群众利益关切,打造发现问题、快速流转、分类解决的治理闭环。大力推广门前“三包”责任制、志愿服务等活动,推进市级以上文明村先行试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乡风文明,形成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共建机制,

刘旭辉委员,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与支持我们的工作,督促我们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