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三农”事业的关注和关心,您提出的《关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持续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为推动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我区一直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全面构建村级经济发展长效机制,针对村级资源禀赋差异大、发展条件多样化的特点,我区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有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一、创新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办物业不办企业,留资产不留资金”的理念,鼓励镇村联合、村村联合的合作形式,购置标准厂房、仓储物流设施、商业店铺等集体物业项目。近10年来,我区村级经营增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新建物业增收。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原则的前提下,新建仓储物流设施、综合农贸市场、商业店铺等集体物业项目,增加物业租赁收入。2014—2023年我区各村新建物业218个,面积90513平方米,促村集体增收达4831万元,例如:东城街道8个村在金江苑小区购置店面7890平方米出租,促进村级增收达568万元。
2.新建标准厂房。在区位条件较好、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工业集中区、统筹建设或购置标准厂房、2014—2023年我区各村新建标准厂房达到88275平方米,促村级增收达906万元。如:薛埠镇致和村在工业园区新建标准厂房25000平方米,促村级增收270万元。
3.土地规模流转。村级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参与土地流转,对农户流转出的土地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后实行再租赁、发包,村级收取一定的设施折旧费和管理费;2014—2020村集体共流转15806亩,促村集体增收396万元。
4.村集体抱团发展。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村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实现村村联合、资源互补,共同合作开发建设物业项目,获取物业收益。目前我区朱林镇、儒林镇、尧塘街道村集体都有“抱团”项目。薛埠镇、金城镇、指前镇“抱团”项目正在实施中。
5.村集体产业发展增收。村集体根据本村实际,发展规模适度、生产稳定的集体统一经营项目来促进村级增收,例如朱林黄金村、唐王村、直溪坞家村、薛埠下杖村等,村干部集体参与生产经营项目,通过奖罚机制,来调动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这些村的经营项目年净收益都在50万元以上。
二、推进融资增收。为进一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在保证村级集体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我区动员各村将闲置资金按规范程序的出借到区、镇两级政府融资平台近53521万元,出借资金收益率不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年息5%-10%),仅此一项每年为村级增收达4568.66万元。
三、加强资金扶持。我区2010、2012、2017、2024先后出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镇村共建标准厂房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2012始,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村级发展专项资金,对村级建设物业、发展现代农业、组建合作组织、推进土地流转等方面予以奖扶,2013-2023来区级共安排财政奖补资金6672万元,促进村级增收4009万元。
四、强化制度落实。据《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坛发〔2017〕17号)文件要求,我区积极落实了各项帮扶制度,从 2017年1月1日起,在国家建设征收集体土地过程中,我区按规划征地总面积5%给村集体建设留用地指标(其中商业用地为1%)归镇(街道)统筹利用、统筹建设,未实际使用前,由镇(街道)给予村每年每亩1万元的留用地指标使用费补助,目前各镇(街道)已将近三年的1232万留用地指标使用费补助发放到村。
下一步,我区将重点从“优体系、建机制、强引领”三方面发力:一是优政策体系,以强村富民专项行动为纽带,统筹整合各领域、各条线人才、项目、资金等资源优势,为村级发展找准发展路径、注入强劲动能;二是建激励机制,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增速快、后劲足的村(社区)书记激励力度,用好用活村级发展与村(社区)干部考核奖金增减挂钩机制;三是强示范引领,梳理盘点村级增收项目,对优质项目实行滚动入库,提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成功经验,以点带面绘就“共富”新图景。
最后,衷心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注我区农业农村工作,提出更多更好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