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发改复〔2023〕第6号
孟明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培大育强我区优势主导产业,领导新兴产业赛道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新兴产业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未来。“十四五”以来,我区加快打造以新能源、新基建、新能源汽车、新医药、新智能等“五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五新产业”规上总产值达1646.1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3.5%。
(一)新能源产业。金坛新能源产业起步于本世纪初,是全国最早发展光伏产业的地区之一,集聚了东方日升、亿晶光电、斯威克、正信光电、永臻科技、索拉特、鹿山新材料、盛利维尔、中信博等一大批优质企业,形成了集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光伏电站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由全国光伏新能源产业的先发地成长为集聚区。同时,我区正在积极推进光储一体,打造直溪光采小镇、中德城镇节能示范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等载体示范,建设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项目,为“双碳”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二)新基建产业。金坛电子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逐步拓展至通信设备制造、消费电子、光纤光缆等领域。2016年以来,金坛抢抓5G产业发展与新基建机遇,陆续引进布局信维通信、飞荣达、索尔思、胜伟策等一批优质企业,初步形成了上游引领、中下游协调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2014年以来,我区先后集聚了奥托立夫、海目星、延锋木桥、易控电子等一批优质企业,形成原材料、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充电桩完整产业链,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全、最长的地区之一。“十三五”期间,敏锐抓住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风口,在中创新航(全国第三)与蜂巢能源(全国第六)两家“独角兽”企业的引领下,集聚了爱思开、恩捷隔膜、贝特瑞、北电爱斯特等一批优质企业,全区已建在建产能超过148GWh,占全市的60%左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四)新医药产业。金坛化工、医药行业历史悠久、基础扎实,拥有3.8平方公里的新材料科技产业园与盐化资源优势,集聚了健尔康、金远药业、凌云药业等一批“小而精”的企业,吸引了华大基因前来建设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未来其华东地区研究院也将落户我区。
(五)新智能产业。装备制造是金坛的传统支柱产业,拥有金昇集团、同方威视、联谊光学等一批优质企业。近年来,我区通过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集聚了埃马克、皮尔磁、胜伟策等50家德资企业,涉及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有力提升了新智能产业的质量与规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常州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冲刺之年,也是“两湖创新区”提速建设之年,下一步,我区将重点围绕新能源之都建设,扩大产业集聚、培育战新集群、巩固传统优势、强化基础能力、促进融合发展、推动低碳转型、改善营商环境,为奋力书写“美丽常州新样板”精彩实践增后劲、促跨越。
一、做强“五新产业”扩大产业集聚
强化“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培育做大“五新产业”,打造“金坛智造”现代化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强化光伏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努力培育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知名品牌,争取到“十四五”末,将光伏新能源产业打造成金坛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基建产业集群,加速场景层物联网推广应用,发展“5G+工业互联网”“5G+云”,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络化系统、道路基础设施和云计算技术相互融合,促生“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聚焦动力及储能电池和汽车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重点领域的规模提升、创新集聚、链条拓展,聚力构建长三角地区领先、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新医药产业集群,积极承接长三角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外溢,按照省化治办园区认定复核要求,整治提升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新智能产业集群,发挥金昇实业、埃马克、卓朗纺机、同方威视等龙头企业装备基础件制造优势,进一步强化智能智造装备产业集成化特色。
二、放大优势培育战新产业集群
我区已获得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督查激励,下一步,将紧盯国家和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百千计划”为重要抓手,锚定“五新产业”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创新发展为导向,加快推动我区战新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依托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龙头企业,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超前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钙钛矿等未来产业;努力培育更多爆发力强、成长性好的新增长极,培育更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灯塔工厂。紧扣产业技术创新、企业生产运营等领域,广纳贤才,建立人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严格兑现“金礼遇·才无忧”人才服务二十条,促进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毕业生留坛就业创业。建立校地战略合作、校地科技合作平台、校企合作等多层次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产学研合作。密切关注国家、省产业和投资政策,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积极向上争取,努力争取更多省战新专项落户金坛,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三、“数智”升级巩固传统产业优势
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作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新引擎。在2023年,我区将为全区300家规上企业提供诊断服务,其中15家智能工厂诊断,30家智能车间诊断,255家数字化应用诊断。面向板块、企业开展“智改数转”辅导、政策宣讲、技术交流、业务培训等活动,充分宣贯省市“智改数转”相关支持政策,激发企业“智改数转”需求,推动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的转型升级,目前,蓝色星球已经完成“智改数转”诊断,晨风预计今年完成诊断,下一步将持续引导盘固参与诊断,预计2025年,全区规上企业全部完成“智改数转”诊断工作。
四、“微笑”创新强化产业基础能力
以“微笑经济”创新行动为引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育更多“微笑园区”“微笑平台”“微笑企业”,系统布局政策、资金、项目、平台等关键创新要素,提升先进制造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支持园区、企业、高校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产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创新落实金坛经开区、华罗庚高新区直管区、共建区管理体制,金坛经开区努力创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加快“去筹”步伐,推动“一区多园”深度融合。探索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自贸联创区建设,创新投资、贸易、金融和综合监管等举措,努力扩大中日、中韩等国际合作新版图,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活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依托RCEP合作区加快引育跨境电商企业,争创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做强金沙科技金融中心招金引基功能,提升“龙城金谷”西区含金量,加快构建人才、资本、科技、产业全要素融合发展的双创生态系统。
五、产业延伸融合促进协调发展
深入谋划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加快推进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集群、区域集聚发展等融合试点,积极构建产业链双向融合互动机制。大力发展“互联网+”,加快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逐步实现深度优化和智能决策,以海目星、冈田精机等为示范,形成一批集“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两业”深度融合标杆企业,打造一批“两业”深度融合的优势产业链条、新型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做强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产业集群,依托江苏省华罗庚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以晨风时尚创意小镇为示范项目,打造一批省级“两业”融合标杆引领典型;重点推进好普洛斯、丰树等现代供应链物流项目,作为新能源产业链配套的物流仓储服务;研究“五新产业”配套的科创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供应链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借鉴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招商经验,全面梳理国家、省、市相关优惠政策,主动对接国内外大型企业,招引知名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落户金坛。
六、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培育绿色制造典型,争创更多国家、省、市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依托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研究中心,研究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通过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为开发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提供中国方案,创建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逐步形成中国压缩空气储能标准体系。在中德城镇节能示范园区试行德国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在技术标准、商业模式、运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探索,加强中德能效项目合作。稳步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推动绿色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立光伏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向下游应用拓展,“十四五”期间,率先实现全区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工商业厂房、农村屋顶建成光伏发电的比例分别达到50%、40%、30%和20%的目标。深度推行“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工作,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绿色论英雄”导向,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源。
七、打通落实堵点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常州市金坛区培育创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3—2024年)》各项任务举措,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政商环境。编印区级《惠企政策一本通》《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实体经济、加强科创引领、扩大对外开放、提振商贸流通、做强现代服务、推进质量强区、创优文旅品质、保障金融人才。按照《常州市金坛区“园区保”产品实施方案(试行)》《常州市金坛区产业创新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不断提升企业信用贷款可获得性,推动直接投资落地生根。按照《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股改上市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快企业股改上市步伐,预计“十四五”末期,全区上市企业将超10家。锻造“金钥匙”政务服务品牌,不断优化“企帮办”、“金叹号”、“易建办”、“金钥匙”、“金小环”、“电火花”等品牌工作室服务模式,建立超百人“畅通办”服务专员队伍。完善项目“前置、并联、容缺”审批机制与支持项目联合评审机制,推动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桩基先行”等改革举措。
签 发 人:施小民
经 办 人:孔梓道
联系电话:0519-82821120
常州市金坛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6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