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农业农村局:希望的田野上“丰”光无限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10-26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8月12日,金坛区朱林镇黄金村120亩有机软米早稻率先收割,拉开了今年秋收大幕。这几天,走进金城镇、直溪镇、指前镇等粮食主产镇,广袤田野里遍地金黄,机声隆隆,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10月25日,金坛区水稻迎来大规模收割,开镰时间与往年相近,预计11月中下旬完成收割。

今年,全区秋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总面积25.82万亩,与去年相比增0.27%。其中水稻19.13万亩,豆类3.28万亩(大豆3.16万亩),玉米1.85万亩,薯类1.56万亩。

新品种稳定性更强。金坛区粳稻种植主推品种以宁香粳9号、南粳5055为主,糯稻推介镇糯29、金单糯100等高产优质食味品种,品种应用率超95%。其中宁香粳9号穗型较大,丰产性强,金坛稻麦科技示范中心经多年试验示范研究,平均实测亩产达700公斤。依托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等的开展,今年全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宁香粳9号,推广面积近1万亩。

新技术覆盖率更高。金坛区加大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力度,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精确定量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创新生产技术的运用,以及香根草、太阳能杀虫灯、生物药剂等绿色防控产品的使用,进一步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目前,全区共落实5000亩片3个,千亩片8个,总面积3.2万亩。围绕全区11个示范片目标任务,以100亩为示范切入点,培育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户157户,并在示范户基础上“优中选优”,打造高标准核心观摩示范区29个。

新模式丰产性更强。依托市级稻麦“吨粮田”建设项目,遴选打造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益好、示范能力强的高产攻关示范基地。今年建设首批稻麦“吨粮田”攻关方6个,攻关方内水稻亩产再创新高。此外,金坛区还在直播稻控减方面下功夫,今年累计“直改机”6660亩,同时依托集中育供秧项目带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区机插率达97.35%,确保秋粮增产增收。

从产量看,今年水稻表现不俗。水稻是金坛第一大粮食作物,产量占据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从已收割的高产示范片测产情况来看,单产普遍达到640公斤以上,比去年同田增长10公斤左右,水稻单产水平再创新高。

直溪镇种粮大户唐留华种植了2000多亩水稻,其中50多亩南粳9108已于10月15日收割完毕。“这是一种口感好、适应性强的优质食味品种,烘干后每亩产量超过1300斤,比去年增加了70-80斤。”谈及市场,唐留华认为“好大米不愁卖”,“江苏地区普通籼稻保护收购价格为129元/百斤,粳稻价格为131/百斤,我种的南粳9108的价格能卖到160-170元/百斤。”

针对“三秋”农时紧、农事重、秋收秋种环环相扣等特点,金坛区农业农村局紧盯农户需求,与中石化公司合作开辟农机用油绿色通道,最大限度保障农机作业燃油需求供给,确保农用机械小用量油(每次100L以下)随到随加,大用量油(每次100L以上)当日申请次日加灌成功,为秋收秋种提供稳定的农机燃油保障。

农机“铁军”护航“三秋”生产。金坛区依托省、市、区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金坛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力量,调集农机装备320余台套。“同时,我们提前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装备的对接与调集,联系收割机、小麦播种机260余台套,全力加快水稻腾茬速度,确保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确保粮食丰产丰收、颗粒归仓。”该区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许高权介绍道。

产销联手,探索高质量发展新“稻”路。近年来,金坛区坚持构建以水稻为主体的绿色粮食全产业链,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以江南春米业、江南制粉为首的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跳板”,全区“一粒米”糯稻产业订单面积发展至近5万亩,有效带动农户亩均增效150元以上。在全区17家经营主体中,已获得绿色食品(粮食类)认证的企业9家,2家家庭农场通过绿色大米认证。 “订单农业”叫响稻米品牌,在“蘇米”“指前标米”“沁雪”等一批稻米品牌的推动下,在“黄金村软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带动下,全区稻米由“种得好”“产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农民增收致富的“稻”路也越来越宽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