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金坛区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为“着力点”,在薛埠通过夯实法治基础、提档服务质效、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方式,强化多层次多领域法治输送,创新“微治理+”模式,扎实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提升法治服务质效。
聚焦群众“微心愿”,强化党建引领,构建“红色法网”。围绕“山水之约·红遍茅山”全域党建品牌提升工程,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色法网”党建品牌,在居民区、法治文化阵地随处可见法治标语牌、法治名言凳、法治文化墙等,随处可见“法治痕迹”;立足茅山地区旅游项目优势,系统推进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点亮十标”,将法治元素融入当地旅游经济、企业发展理念,推进法治景区、街区建设,营造绿色、法治、文明的氛围。
织密治理“微网格”,强化服务管理,完善“精网微格”。建立精网微格工作机制,按照“科学定格、精准定人、清单定责”原则,吸纳辖区退休干部、老党员、法律明白人、乡贤、片警等多方力量及时进“格”,采取开门听、上门问、日常访,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便民服务、矛盾化解等服务;上门收集辖区困难户、困难儿童和独居、孤寡老人的诉求,为辖区年龄大、出行不便的村民提供法律援助、生活用品采购等代办服务。
统筹信息“微资源”,强化科技赋能,打造“山水薛埠”。以打造“数字薛埠”为目标,搭建“一体化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由网格长(员)负责收集、整理、汇总、上传各种问题至指挥中心,由后台将问题向对口职能部门分类分流并跟踪督办,问题解决后平台第一时间将结果反馈至群众;研发“数字薛埠”APP,设置智能办公、数据中心、学习交流、法治案例等模块,推动日常管理和法治服务可视化、便捷化、智慧化。
凝聚乡村“微力量”,强化村民自治,推广“援法议事”。优化人民群众自治机制,丰富居民自治载体,实行“村规民约”自治约束;构建“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的村民议事协商体系,在村组打造“援法议事”平台,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管”,镇、村针对议论广泛的“堵点痛点”靶向施策、对症下药,形成组织引导,全员参与的良性互动氛围;制定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定期开设“道德讲堂”,努力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