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农业农村局:打好品牌建设“生态牌” 走好绿色发展“共富路”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8-18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金坛是茶的故乡,有着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孕育出了“金坛雀舌”“茅山青锋”等名优绿茶,“金坛红”“茅山白茶”等新创名优茶,先后获得“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金坛区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这一目标,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工作思路,绿色食品产业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强化“统筹”指挥,厚植“绿”的沃土。成立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副组长,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区、镇、村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健全,确保创建工作正常开展。金坛还将吃深吃透创建工作要求,坚持从严从实、常态长效,同时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激励、监督和导向作用,进一步形成“闭环”责任体系。

核心“技术”攻关,释放“绿”的优势。紧抓2017年建设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的契机,与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合作建立全省首个土壤墒情监测站。按照“科学种养、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思路,遵循“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路径,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探索集成“灯诱、色诱、性诱”物理防治技术、新型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等新模式,结合病虫害虫情监控体系推行茶园精准定量施药,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及覆盖面积“双增长”。

推进“要素”集聚,激发“绿”的动能。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技术,推进茶叶清洁化加工,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开展茶叶深加工技术研究,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助力实现产品价值“升级”。依托“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工作站”,开展农业科研课题研究、创新试验,推动茶叶深加工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应用。科技赋能茶园管理,茶叶采摘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突出“链条”延伸,优化“绿”的格局。发挥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作为“全省首批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势,集中力量推进茶产业标准化建设,集成生产、加工与产品为子标准体系的茶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综合体。加快培育一支从源头到加工的全程茶叶质量标准生产和加工技术人员队伍,推动生产经营主体由“对标用标”向“看图用标、按频用标”转变,以标准支撑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品牌”增值,增强“绿”的后劲。“金坛雀舌”作为江苏唯一一只通过无公害食品、有机茶双认证的产品,与“茅山青锋”双双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50强。2022年金坛雀舌品牌价值16.07亿元,位列全国茶叶公共品牌价值榜百强,综合产值突破10亿,我区跻身江苏茶叶第一方阵。金坛将秉承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生产全覆盖的理念,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大绿色、有机认证力度,逐步提高绿色农产品占比。

做大“融合”文章,保持“绿”的韧劲。依托“省超微茶粉及茶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市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集成茶叶生产和加工工艺,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现有茶产业休闲点30多家,已建成长三角“茶香文化体验之旅”示范点、“中国最美田园”,将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及茶休闲等四大功能有机融合。通过举办金坛雀舌茶道会,加快提升金坛茶叶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提升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附加值,将茶产业真正打造成金坛区的“金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