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常州金坛坚持普治并举、服务为要,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变“治”理为“智”理,精准普法助推基层治理提质,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多元融合,扩大共建共治共享覆盖面。积极推行法治进网格工作,推进警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儒林镇综合指挥中心创新实施“互联网+综合执法+社会治理”运行模式,融合综治全要素网格化、智慧城管、公安视频监控、12345热线等功能;西城街道方边村“平安前哨”项目(民情哨、法治哨、先锋哨、服务哨),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经验入选全国法治案例库。
借势而进,搭建自治、法治、德治多维空间。借助“有事好商量”“民生茶社”“老兵工作站”等平台优势,建立村(居)援法议事厅125个,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妥善解决村里的实际问题。“东浦法治茶舍”入选全国法治案例库;“林中微风援法议事厅”被江苏省委依法治省办评选为区域范例;“金色商圈—援法议事交汇点”相关工作经验被“学习强国”报道推广;柚山推行“学”“议”“做”“评”“带”为内容“五步”议事法解决盘活农村闲置民房、集体用房以及工厂遗迹等沉睡的“资产”等民生问题,打造长三角首个以“工业遗迹+湖荡美食+乡村文化”为特色的示范基地,走出一条旅游产业与基层自治水平“双提升”的发展新路。
共谋发展,挖掘基层法治服务品牌。以建设高水平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抓手,对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标准,每年开展回头看动态复核工作。积极探索基层依法治理新路径,推动打造“三和”(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庄)沈渎村、“三爱”(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华胜社区,涌现出方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龙溪“四变四不变”等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基层治理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