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向新向绿,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大势,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在我区,众多新能源企业正在加快推陈出新,绿色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亿晶光电发布了最新研发的BIPV产品“星辰顶系列”“星云系列”组件等产品。其中,“星辰顶系列”组件是与建筑屋顶相结合的产品,高度匹配工业厂房建设需求。东方日升推出了拥有更高发电量、更低碳足迹值的光伏组件以及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大型储能解决方案以及电网侧产品等多元化储能解决方案。正信光电推出分布式光伏屋顶正信绿能瓦系列产品、更高效更可靠组件。中创新航面向规模化电力储能和规模化工商业储能提供集装箱储能产品。蜂巢能源发布了应用于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的短刀全系储能电芯及产品。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二期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这些背后,展现的是金坛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强大决心和定力:紧抓能源革命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奋力抢占新能源领域制高点,把“育先机、开新局”的路子走对、步子走稳。
以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当升科技、北电爱思特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我区加快产业链整合,形成涵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尤其是在核心部件——动力电池领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效应凸显。通过延链、补链、强链,金坛汇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家。如今,我区已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板块中产业链最长、涉及领域最多的地区之一。
作为江苏省光伏高技术产业特色基地,我区是国内光伏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光伏产业已形成从单晶硅棒拉制——硅片——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的产业链。其中晶硅光伏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全区有晶硅光伏企业70余家,拥有光伏规上企业33家,组件产能超10吉瓦,集聚了东方日升、亿晶光电、斯威克、正信光电、永臻科技等一大批优质企业。
用电低谷时压缩空气,存储在地下;用电高峰时释放空气,每小时能发电6万千瓦时。依托“非补燃”技术,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全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万吨,并为江苏电网提供±6万千瓦调峰能力。
2021年以来,我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有力有序推进国家级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试点启动后,我区共有149个分布式光伏备案项目,其中98个已并网,发电装机105.26兆瓦,总投资5.14亿元。2022年光伏发电上网电量7650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13%。
我区正朝着研发能力国内领先、产业规模长三角先进的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方向不懈努力,带动地方经济创新发展迈入快车道。
发展新能源产业,我区发展之势为何越来越猛?如果说密集的制造业基因,实力不俗的城市产业集群,为金坛与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提供了底气,那么,政府有为而治,无疑为产业发展造就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既要引导企业抢抓机遇,还要做好定位、布局和服务。我区重点围绕“一个1000亿元产业目标定位、一个上下游全产业链集群、一个国内一流绿色电源产业基地”目标,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
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百千计划”实施方案》,实行区、镇(园区)负责人两级挂钩联系制度。重大事项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原则,由区委、区政府集体研究重点支持。
强化区域分工协作。对动力电池产业进行系统梳理,有机衔接上下游企业,建设一个地区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
加大产业创新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快推进省级以上锂电产业技术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对企业引进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激励和补贴政策,在项目招引、企业生产及后期服务上实行“一站式”全周期保姆式服务,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凝聚产业发展合力。瞄准光伏产业前沿科技,重点布局异质结电池片、石墨烯光伏等热点方向,努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光伏企业,争取到“十四五”末打造光伏产业千亿集群。
当好产业生态的“护林员”、主动服务的“店小二”、排忧解难的“急郎中”,在政策的呵护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金坛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来源:金坛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