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是《千里江山图》的写意底色,而“青绿”之于金坛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则代表了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忠诚实践。“绿纽带”“蓝背心”“绿剑护农”“蓝盾卫士”……无一不是农业农村战线基层党建的温暖底色。悠悠乡韵、诗意田园,在金坛大地上,兴业美、宜居美的“金”彩现实,也随着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的恢宏画卷而逐渐展开。
那一丛“青绿”中,有一抹,是秧苗吐“翠”的郁郁生机
种植业党支部的党员干部的共同梦想,就是在稻麦香里话丰年。脚踩黄泥、身披阳光,提产量、优品种、控虫害,他们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化身“庄稼医生”田间把脉,为农民群众第一时间解决农业生产难题。正如党支部“绿纽带”党建品牌一样,党员干部在“初心田”中播撒希望,将农民的“粮袋子”“菜篮子”与“好日子”紧紧相连。在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的道路上,种植业党支部全力做强“一粒米”产业链,创立的优质稻谷“五位一体”订单生产发展至近8万亩,惠及种植户近500名,试点小麦“五位一体”订单生产首年签约面积就达2万亩,2022年累计帮助农民增收1800万元左右。
党支部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成功挂牌,金坛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智慧农场建设有序推进……这些都与种植业党员干部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的精神分不开。
时值仲夏,秧苗吐翠,瓜果飘香,染绿了沃野,也染绿了夏天。这生机之绿、希望之绿,终能在农民群众的心上绽放出丰收的喜悦。
那一丛“青绿”中,有一抹,是深耕“蓝”田的传承之道
全国“十佳”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全省第一个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在一项项“全省领先、全国创先”的背后,都有一个“敢吃螃蟹”的团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开创网围养殖开始,金坛一代又一代水产人就一直高擎党旗立潮头,为渔民生计谋“出路”,走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赶考路”。当前,从传统养殖到生态优先、智能“出圈”的演变正在发生,如何“授之以渔”,为渔民量身定制“发展路径”成为党员干部当下实践的方向。特别是在“生态渔业”方面,党支部以集体建设的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为阵地,探索集成了蟹池“631”“155”等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区进行推广。
此外,水产业党支部的党员干部扬帆“塘口”党旗红,常态化开展“民师出高徒”活动,打响“塘口大学堂”党建品牌,“民师高徒”携手行,党员服务育匠人,包含强国理论、产业政策、养殖技术等在内“科技大礼包”赢得了当地渔民的认可与好评,也获得了业内“全国河蟹看江苏、江苏河蟹养殖看金坛”的一致认同。
水产业党支部的党员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芯愿”——深研良种繁育,打造“蓝色粮仓”。目前,“长荡湖1号”河蟹新品系选育成功揭榜省级“种业挂帅”项目,在全区示范推广面积超4000亩,也成为浙江长兴、山东东营等河蟹主产区引进优势品种的“香饽饽”。
那一丛“青绿”中,更多的,是鱼米之乡的“兴业美”“宜居美”
“青绿”,勾起人们对绿水青山、乡野繁盛、葱郁田园的向往与期盼。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乡村振兴的“金”彩现实,离不开“畜”势勃发、“牧”歌嘹亮的场景。作为动物疫病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的“神经末梢”,畜牧业党支部“蓝盾卫士”党员先锋队每日活跃在动物防疫、检疫、农畜产品检测的“主战场”。他们在每年动物防疫期间准时“报到”,挨家挨户上门服务,频繁光顾猪栏、羊圈、鸡舍。作为动物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的“守护者”“把关人”,党员干部们用“辛苦指数”换来“安全指数”,为畜禽养殖户奔向勤劳致富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农机奏响“丰收曲”,沃野田畴焕新景。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时季节,现代化农机独挑大梁,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农业机械党支部“蓝背心”党员先锋队握稳农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盘”,系上农机安全生产的“安全带”,用机械化为农耕生产插上了科技“翅膀”。
基层农业执法,风吹日晒、踩泥蹚水、繁琐艰辛。综合执法党支部“绿剑护农”党员先锋队坚持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使“执法护农”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在“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荣誉的背后,是一支“五加二”“白加黑”的党员队伍,他们在有效维护农业生产秩序、保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中贡献“绿剑”出鞘的执着与坚守。
青绿数载,锦绣乡村。金坛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将继续向“青绿”而生、逐“青绿”而进,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效路径,为金坛乡村这一巨幅山河画“金”上添花、增姿添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