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农业农村局:环环相扣抓细抓实“三夏”生产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当前,小满已过,麦粒渐满,丰收在望。金坛区已于5月23日正式开镰收割,预计6月上旬达收割高峰。

(一)抓好夏收“机具”保障

农机是“三夏”小麦收获的主力,金坛区投入“三夏”生产的各类农业机械共1500余台。目前全部机械已经检修完毕,正全力备战“三夏”,确保夏收夏种顺利进行。

网格化监管到位。将推进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作为破解农机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充分发挥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作用,目前全区各主要涉农村(社区)共开展网格化监管358次。以农机安全技术检验社会化服务和“送检下乡”为抓手,确保应登尽登、应检尽检,拖拉机、收割机年检率分别达61%和63%。

规范化培训到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申请考试发证工作,严把资料审核关、考试关,今年以来新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47人,为“三夏”农机安全作业落实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农机安全警示教育、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群众懂法、守法和安全生产意识。

标准化执法到位。深入开展“铁牛卫士”农机安全执法行动,以无牌无证驾驶、逾期未检、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对象开展执法活动。加强与公安交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配合,联合开展农机维修和道路交通执法行动,重点打击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上道路运输拖拉机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

配套化服务到位。深入开展农机“蓝背心”服务活动,主动协调保险、移动、供油等部门,为农民机手提供办理农机政策性保险、“平安农机通”、“双优加油卡”等一条龙服务。主动对接、协调做好跨区域办理变更登记和异地检审服务,目前已发放23台跨区作业证。

(二)打牢夏种“育秧”基础

以项目扶持加快规模育秧现代化改造提升。依托育供秧建设项目的长期扶持,加快育供秧基地标准化建设,提升规模化集中育供秧能力。自2015年扶持建设首批新(扩)建集中育供秧基地以来,金坛区共累计投入460多万元,建成10亩以上集中育供秧基地45个,其中20亩以上基地15个,集中育秧秧池总面积909亩,大田供秧面积12万亩以上。硬化改造秧田机耕道5.8万平米,推广上土机、秧盘运输机、播种流水线等各类育秧机械160余台,规模日益壮大,机械化、标准化程度显著提升。发展以服务绿色高质高效示范方为“主业”,以提供小户、散户代育、代插等专业化服务为“副业”,主业副业两手抓,助力全区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全覆盖。

以技术服务确保育秧环节全程化安全高效。全过程服务指导确保育好秧、育壮秧。4月底,开展育秧集中基质对比试验,对全区市场上主要的6种育秧基质开展例行“体检”,把好育秧基质“品质关”,降低全域育秧风险。其次,针对育秧常见问题,制定发布技术意见,督促经营主体技术措施落实,减少毁秧、损秧事故发生。在大规模育秧时节,靠前开展育秧服务指导,提升全区育秧整体水平。组织技术力量赴各地开展“巡逻式”服务,“手把手”教经营主体育好秧、育壮秧。自5月中下旬全区规模育秧以来,已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开展育秧现场指导5次,及时解决主体育秧难点。同时,为应对极端灾害,保障秧苗应急供应,今年以来共遴选备用秧培育主体12家,计划培育备用秧4万盘,可供大田栽插面积1600亩,为提升抗风险及灾后复产能力,稳定全区粮食大局提供坚实保障。

(三)打通夏粮“收购”环节

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小麦市场形势,金坛区拟定了“落实政策,高质量完成储备轮换任务;顺应市场,有序实施市场化收购”的工作方针,密切关注市场购销形势,切实把握好收购时间和节奏,合理控制收购成本,规避因盲目抢购而带来的市场风险。

储备小麦轮换收购由江苏薛埠粮食和物资储备有限公司组织实施。收购主要采取“本采外采相结合,线下线上两步走”的方式,线下收购以储备公司自主收购为主、民营企业合作收购为辅,主动对接本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走出去”对接溧阳、溧水、句容、丹徒、丹阳、苏北等地粮食专业合作社、粮食经纪人,积极寻找优质粮源。

商品小麦收购由常州市金坛区粮食和物资管理有限公司组织实施。主要采取自主收购和委托收购相结合的方式,收购库点设在管理公司指前库、花山库;委托收购由管理公司选择信誉好、仓容足、保管能力强并在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完成收购备案的本地民营企业开展收购合作,委托收购的粮食由管理公司指定存储库点进行存放保管。商品粮的收购计划为弹性指标,实际收购数量根据农户售粮情况及市场行情而定。收购资金首先使用管理公司自有资金,若发生大面积农户“卖粮难”或是行情走势可支撑扩大收购量等情况,在自有资金不足时,使用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申请收购贷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