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补齐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短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金坛区不断探索村集体发展的有效途径,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分类扶持”的原则,念好“联、盘、转”三字经,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开创强村富民的新局面。2022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总资产35.25亿元,比上年增13.89%,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81亿元,比上年增9.17%。
破解困局,“联”字当头,汇聚抱团发展新动能。部分村由于受资金和用地的限制,缺乏发展动力,金坛区探索多种类型的集体经济跨村合作方式,克服单村发展局限。“村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对于一些村级内部的不平衡问题适用性较高,通过村村联合可以为集体经济薄弱村提供资金、资源的支撑,形成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让强村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模式在弱村“无缝对接”。通过带动一到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参与强村的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获得保底分红,保障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增收。朱林镇的8个村集体按照“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工作流程和村“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操作,于2021年6月份共同出资9300万元注册成立江苏珠琳实业投资有限公司。2022年村级收益率为投资额的6%,村均增收近70万元,有效增强了村集体“造血”功能。
增收致富,“盘”字为先,开发闲置资源新用途。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一些经济基础较差、集体资源匮乏的贫困村而言,盘活“沉睡资产”迫在眉睫。致和村盘点了全村所有山地资源、固定资产等状况后,决定从改革创新入手,多措并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全村先后搬迁并妥善安置523户村民,为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腾出1.5万亩土地的发展空间,将八年前因3个行政村合并而闲置的几处办公用房、村办企业等集体资产变现,形成了直接经济效益。将两个林场200多亩茶园对外发包,同时向上争取到一定数额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该村有成片的500多亩青虾养殖田块,在承包即将到期时,村“两委”及时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联系,将其纳入国家土地复垦项目,当年村集体就增收1000多万元。
挖掘潜力,“转”字为核,迎来产业融合新突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仅仅依靠原来的“传统经营”老路,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创新发展思路,才能让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近年来,金坛区根据各村优势资源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避免“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现象,深挖集体内部资源,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柚山村积极推动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了千亩“阡陌蟹塘”,年产值1920万元。修建新柚线公路,与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对接,让游客到柚山村赏乡村美景、吃农家饭、买特色水产。采用“互联网+农业”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帮助附近村镇销售水产,带来直接收益1000余万元。引导村民提供旅游服务,村民经营餐饮民宿共计15家,经营收入200余万元,村级旅游业收入达260余万元,不断推进一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增加了村民收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