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种苗先行。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万物生长春意渐浓,金坛区在春忙时节以“塘口大学堂”党建品牌为引领,紧紧抓住蟹虾主导产业,使出种业“杀手锏”,提升渔业产业“竞争力”。
产业强不强,种业自立很重要
“我们现在测量的是‘长荡湖1号’(暂定名)河蟹新品系偶数年G3体重、残肢率、雌雄比等养殖性能指标。”正在数字化渔场三区科研区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开展新品系选育评估指标采集工作的金坛区河蟹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罗明说。
今年,是金坛区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开展“长荡湖1号”河蟹新品系选育的第6个年头,该项工作成功揭榜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获省财政400万元资金支持。评估偶数年G3成蟹和奇数年G3代大眼幼体养殖性能,筛选育种芯片评估群体遗传多样性是今年选育工作的主要任务。经过5年时间,“长荡湖1号”河蟹新品已走出实验室,初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全区示范推广超4000亩,已成为浙江长兴、山东东营等河蟹主产区引进优势品种的“香饽饽”。
同时,金坛区与省现代农业(河蟹)产业体系首席及岗位专家团队建立了成熟完善的产学研和技术引入机制。目前正合作开展的“长江3号”河蟹新品种选育工作,已进入新品种申报阶段。
产量高不高,品种引优很关键
“现在往塘里放的是今天早上刚从中国水科院无锡淡水中心大浦基地拉来的“太湖2号”青虾种虾。”在金坛区直溪镇青虾园区,养殖户沙银坤正忙着放苗。
“我们从2021年开始已连续三年引进‘太湖2号’青虾,这个品种个体规格大、抗病抗逆能力强、病害少,耐受缺氧、蓝藻、水体急剧变化等异常环境,运输成活率更高。虽然买苗成本高了,但用药少了,产量高了,还是划算的。”沙银坤这样说。
2021年以来,金坛区以实施省现代农业(青虾)产业体系项目为契机,加快在全区推广“太湖2号”青虾优质新品种。今年以来,全区引进该青虾新品种已超2万斤,青虾良种覆盖率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区青虾主养面积1万亩,蟹塘套养面积8万亩以上,在河蟹市场行情不稳定的大背景下,明显提升了蟹塘综合产出及效益。
产能优不优,服务配套很必要
“近年来,我们‘塘口大学堂’党建引领作用发挥逐年走深走实,从‘塘口服务’到‘小板凳儿塘口服务’,再到现在的‘科技大礼包式塘口服务’。”金坛区农业农村局水产业党支部书记陈文彬介绍说,“支部党员同志始终牢固为民服务责任心,从最初单纯的养殖技术指导到现在形成包含农业强国理论宣讲、对应节气的养殖生产指导意见、养殖技术宣贯手册、科学用药明白纸等丰富内容的‘科技大礼包’, 花了心思,逐步把更全面和更专业的服务送到了塘口一线。”
尤其在种业创新方面,水产业党支部通过与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科院无锡淡水渔业中心、省淡水所等科研院所开展以技术体系和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共建,成功将更多前沿技术引进金坛、送到塘口。“塘口大学堂”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讲新品种优势和技术,做实验示范和成果应用,在提高养殖户良种引进信心和确保养殖户良种应用成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