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信息 > 内容
农业农村局:这个春天,“她”们和乡村有个“约会”!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3-06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扎根广袤农村,撑起乡村振兴的“半边天”,她们有的是农业干部,有的是致富能手,有的是农机状元……她们有着新时代女性的自信、独立和坚韧,也有着躬身田间地头的朴实、勤劳和创新。

这个春天,看“她们”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绽放“她”力量!

她是“70后”:当好农产品安全的“代言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身为金坛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检验科科长的王虎琴,深知质量安全之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农产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每个月,她都要到农产品种植基地进行抽样调查,每次要跑七、八家单位,采集30多个样品进行检测。车不能到的地方,她就和同事们一起带着器具徒步采集样品。

王虎琴与同事们在田间采样

从田里回来,她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检测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每个环节都要讲究技巧。“我们用手摇试管,一天下来摇几千下总有的。有的时候回到家拿筷子手都是抖的,经常要贴膏药”,王虎琴说。每逢节假日和高温季节,就是她和同事们最繁忙的时候,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

如何用“高质量”的农产品铺就农民们致富增收的“康庄道”,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些年来,她参与起草金坛雀舌等省、市地方标准,推进茶叶生产标准化、无害化、绿色化,支持打响农产品“金”字招牌;引进“QuEchERS样品前处理技术”用于农产品检测,提高工效且降低检测成本。

当选江苏省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王虎琴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是基层农业工作者,根扎在农村,更要用好手中的仪器,用高品质农产品让乡村振兴更“甜美”。

她是“80后”:在“农场”耕耘“田园梦”

王云霞是一名青年职业农民,目前是一家集稻麦果蔬种植为一体的家庭农场“百果园”的负责人。

王云霞在草莓大棚查看草莓长势

农场壮大,生产端和销售端必须深度协同推进。近年来,王云霞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产品市场开拓上。她的农场连续三年举办“我在金坛有块地”农田认种活动,为市民提供农事体验服务及大米、时鲜蔬菜等优质农产品。同时,与江苏茅山竹海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常州市诚品农业等农产品流通企业合作开展农产品线上推广、订购和线下配送服务。此外,王云霞把手机变成了“新农具”,将直播变成了“新农活”,通过直播带货“上网吆喝”,将金坛乡村的“味稻”销往全国各地。

王云霞驾驶着喷杆植保机开展小麦春防作业

“我要做的是‘新农人’,让一个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和推广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产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1年,王云霞为农场“添置”了4台空气源热泵烘干机、2套粮食烘干除尘余热回收系统,新增的粮食烘干数据远程采集系统完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无人操作。“电烘干比煤炉烘干的用能成本节省60%以上,在节本增效的同时,我们农场也扩大了服务半径,为周边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烘,全托管式服务。”王云霞自豪地说。

目前,其生产基地获“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称号,生产的“坛华”牌大米在2022年“江苏好大米”评选中荣获金奖。

她是“90后”:插秧“女状元”让土地焕发“青春”

初春时节,万象“耕”新。金坛区朱林镇“90后”女农机手戴倩云,正在田边遥控着新一代大疆“T-50”无人飞机进行施肥作业。7年前,她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农机“方向盘”,“父亲从事农业已经20多年了,起初我是为了替父母分担一些压力选择回到农村的,当时对农活一窍不通。”刚回来那年,正值农忙时期,家里的农机合作社遇到困难,有农业机械但找不到农机手,但凡是有些能力的年轻人和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

戴倩云从学习农机操作开始,开着插秧机跟父亲戴祥华学插秧。高温、暴晒,都没有让这位爱美的姑娘退却。怎么转弯、怎么保持与田埂间的距离、怎么处理田脚,她慢慢地摸出了门道。除了开插秧机,她还靠看说明书学会了开叉车,把叠加的秧盘从育秧车间铲送到秧田边,大大节省了人工。2017年,戴倩云在全区机插秧技能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成了远近闻名的“插秧女状元”。

戴倩云在检修农业机械

农业科技正悄然改变着这片他们耕种了几十年的土地,也让以戴倩云为代表的“新农人”成了“香饽饽”。如今,家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面积超1.2万亩,惠及农户1600多户,戴倩云也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江苏省“最美农机手”。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科技化,农业这行虽苦,但有魅力。”戴倩云说,她希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和见证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