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河沟建‘三池两坝’(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和两个过滤坝)好,河沟变成了景点,养殖尾水能达标排放,而且能循环利用。”
“现在,进水管、排水渠连接到了每一个塘口,基础设施杠杠的。再遇到去年那种高温干旱,我们也不怕了。”
近日,在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长山村千亩河蟹生态养殖产业园,前来参加该区水产业党支部举办“塘口大学堂”的养殖户,对刚刚竣工的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赞赏有加。
“今年6月1日,我省养殖水面100亩以上连片池塘、单个养殖主体水面大于50亩的池塘、工厂化等其他封闭式养殖水体将全面执行新的池塘养殖尾水排放强制性标准。”金坛区水产业党支部副书记刘伟杰介绍说,“我们按照局党委提出的‘渔业绿色发展提升年’活动要求,组织全体党员挂钩联系每一个项目实施点位,规划设计在塘口完善,问题难题在塘口解决,进度质量在塘口把关,竣工验收在塘口实现。”
据了解,去冬今春,金坛区利用项目资金撬动国有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多元投入池塘标准化改造,已完成14个集中连片7600亩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实施和12个集中连片5100亩池塘标准化改造规划设计,努力实现短期经济效益“减法”向长期综合效益“加法”的蝶变,夯实渔业绿色发展根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好塘口用上好技术才能有好‘钱景’!”金坛区河蟹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罗明介绍说,“去年持续极端高温天气,让河蟹养殖户更加坚定了池塘标准化改造的决心,也更加愿意采用复合型水草种植生态养殖技术。不同的水草有不同的生长习性,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合理搭配、科学管理好一塘水草,才能为河蟹生长全周期营造良好的环境,清塘时也能实现达标排放。”可蟹池复合型水草如何种?如何管?技术如何加快普及?金坛区水产业党支部组织党员技术骨干编印技术明白纸、制作小视频,组建科技服务小分队,把“塘口大学堂”作为党员冬训“移动课堂”“实训课堂”,综合运用线上课堂、微信群等媒介,让蟹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今年全区蟹池复合型水草种植面积增加约四成,基本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我们水产业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养殖基地作为‘显示屏’,把生产一线作为‘培训室’,把池塘埂边作为‘讲台’,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塘口大学堂’成为常州市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和金坛区优秀党建服务品牌第一名。”金坛区水产业党支部书记陈文彬介绍说,“今年党员冬训,我们一线实践聚焦‘绿色生态’主题,把科技大礼包送到塘口的同时,把建设农业强国理论宣讲、《池塘养殖尾水标准》宣贯手册、科学用药明白纸等政策大礼包也送到塘口,让‘水上春耕’‘绿意盎然’,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扎实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