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法治乡村建设,常州金坛进一步优化法治文化阵地、完善法治人才队伍配备,提升法治服务质效,使“法治春风”浸进群众心坎,为基层治理营造更为浓厚的法治氛围。
夯实法治基础,奏响党建“引领曲”。将红色基因融入法治宣传中,“映山红”党建馆融入茅山革命历史、乡村振兴等元素,将法治元素融入到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中;仙姑村以“六善”党建为引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廉政法,以党建引领法治宣传,传递红色廉政法治文化。
借助党建平台,培育一批学法中心户、法律明白人,基层党员成为法律知识宣讲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治安防范安全员、重点群体服务员,实现“一专多能”;以“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为依托,推进落实法律顾问驻点值班,积极建设“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2022年以来调解矛盾纠纷1300余起。
优化法治阵地,奏响发展“奋进曲”。把法治文化特色园建设融入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定位“环保”主题,实现法治文化特色小镇与乡镇环境的完美结合;借力“茅山”旅游项目开发,倡导绿色文明守法旅游,发放服务卡;在方麓村法治文化游园,以“绿色生活,法典相伴”为主题,用展架、展牌、雕塑等为载体通过法治名言、法治漫画、以案释法等形式突出宣传“民法典”“环保法”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关联密切的法律,用故事阐述法典,用法律诠释生活。
完善人才配备,奏响服务“协同曲”。聚集民间艺人、老干部、老教师等一批艺术继承者和法治工作者组建工作室,传承发展荡布船、抬轿等本土非遗节目,邀请非遗刻纸大师杨兆群客座指导,深挖法治内涵,推动法治宣传产品的研发;在21个村均建立“法润民生”微信群,由驻村律师、警官在线管理,借助微信即时性、互动性、简单易用等特点,普及法律知识,打造“指尖上的法治宣传”服务平台;通过“身边好人”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等平台,讲述村民自己的道德故事,传递文明法治正能量。
聚焦融入融合,奏响法治“和谐曲”。整合法治文化传播力量孵化培育“乡音普法演艺团”,采用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常年扎根在农村,以金坛小戏、三句半等形式参加“三元倡法150”“田头说法”等法治文艺演出近千场,是“丰收节”“半茅马拉松文化节”等活动的固定文艺演出团队,受惠观众达15万人。
下一步,常州金坛会强化多层次多领域法治输送,开展普法活动,凝心聚力,奋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