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垂直管理部门 > 生态环境局 > 规划计划 > 内容
 
信息名称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 11320482014139054W/2023-00014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建设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局 规划计划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生态环境局
生成日期 2023-09-05 公开日期 2023-09-0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在市生态环境局以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部门、各板块的通力合作下,金坛生态环境局以“五大行动”为引领,突出源头治理、协同减污降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现新面貌,生态环境质量加速改善。

一、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1.大气质量方面:2022年,金坛区PM2.5年度累计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连续2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286天,优良率78.4%。

2.水环境质量方面:2022年,全区11个国省考断面优Ⅲ率为90.9%,连续5年达到考核要求,其中长荡湖心断面总磷、氨氮分别同比下降18.1%、14.9%。

3.土壤环境质量:我区目前土壤状况总体良好。

4.声环境方面:扎实开展声环境环境质量监测,从目前来看,我区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治污攻坚有力度。一是千方百计完成年度PM2.5任务。成立大气工作专班,引进、整合第三方技术团队,通过颗粒物激光雷达、VOCs走航车、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每日、每周进行大气环境质量分析、预测、预警工作。印发《金坛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管控工作方案》,发动全区各相关部门、板块,全面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管控工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管控“春风行动”,强化空气站点3公里范围内企业、工地、道路扬尘、餐饮油烟、汽修喷涂、汽车尾气、露天焚烧7个方面的管控。督促火电、水泥、玻璃、建材等行业18家重点工业废气排放企业落实友好减排措施,压降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涉VOCs企业集群企业,按照“标杆建设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优化整合一批、淘汰退出一批”的要求,开展排查及分类治理,完成集群20家企业排查整治并建立管理台账。推行建筑工地扬尘管控“一日四报”、“红黑榜”考核通报及约谈制度,以及开展工地扬尘税征缴工作。打造餐饮油烟治理示范项目,在吾悦广场打造“餐饮绿岛”。二是坚定不移提升优Ⅲ比例。编制断面整治方案,对10条骨干河道及建成区支流支浜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新孟河及北干河沿线排污口规范化整治项目及薛埠镇集镇区域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完成447家涉磷企业调查工作,171个问题入河排污口已有138个完成整治。推进长荡湖综合整治,邀请专家开展长荡湖流域国控断面有机污染算及问题诊断研究,继续实施长荡湖生态修复工程,尽快恢复长荡湖水生态系统。三是一如既往守牢土壤安全防线。加强关闭遗留化工场地调查和风险管控,38家关闭的化工企业,37家完成调查工作。加强风险隐患排查,14家企业编制了隐患排查报告,37家企业完成了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在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增设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专项工作组,编制了方案初稿。全区近900家涉废企业全部纳入危废全生命监控系统管理,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控。全区16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均完成年度经营单位的监测计划备案和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协助润克转移处置约2000吨关闭遗留危废。

(二)生态建设有深度。一是全面推动生态修复。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成功通过省生态环境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联合组织的验收。该试点工作历时2年(2020-2021),通过16个工程的实施,“一山一水”生态屏障功能显著提升,长荡湖水质大幅改善,茅山林木覆盖率达28.03%。金坛区生物环境指数2020-2021年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位列各辖市区第一。二是全力推进示范区创建。直溪镇汀湘村、新河村分别完成省级、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创建现场验收。三是协调推进生态工程。生态中轴23个重点项目,已完成21个项目,申请暂停实施3个;生态绿城工程类项目11项,完成率100%,实现增核11000亩、扩绿99.29亩、连网规模3.43公里。新增公园绿地96.29亩。实施金坛第一污水处理厂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建成600余亩“生态塘+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的生态涵养湿地。

(三)环境执法有广度。一是环境执法精准化。深化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入推进非现场监管,推行“大数据+指挥调度中心+智慧执法”模式,充分利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用电监控、走航监测等科技手段,减少对企业现场检查频次。推行环保信用“动态修复”,实现企业失信周期最短化。今年以来共计帮助38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工作。严惩环境违法,全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43起,同比增加150%,罚款953万余元,同比增加130%,实施查封扣押16起,限产停产6起,移送公安实施行政拘留4起,对逾期不履行行政决定的4起案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二是化解问题长效化。年内,金坛区全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18件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信访件全部办结,2个督察反馈个性问题均完成现场整改,宝盛园整改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同时,对完成整改事项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并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完善防范举措、堵塞漏洞。全力压降环境信访,全年环境信访总量469件,同比下降40.3%,连续两年降幅在40%以上。三是高效服务人性化。聚焦“五新产业”,建立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专班,全程介入服务优质项目招引工作,扩容项目审批、验收、日常管理专家库,今年以来,全年共审批项目129个,总投资349亿元。建立重大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统筹平衡机制,深挖总量潜能,共协调中创新航四期等7个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所需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定《关于开展挂钩服务重点企业的通知》,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辖区30家重点企业开展挂钩联系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收到企业赠送的锦旗。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建设美丽金坛的这个总体目标,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优引领,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奋力书写“美丽常州新样板”精彩篇章。具体将抓实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打好污染防治“组合拳”。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底线,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综合施策、克难求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大气环境方面:坚持科学有序抓减排,加怡热电脱硝设施精准喷氨改造预计3月底前完工,大唐热电脱硝设施建设预计5月份完工,常宝普莱森PC环形炉低氮燃烧技改预计8月底前完工。坚持周边治理不放松,对国省控站点周边3公里范围内污染源以及道路扬尘、工地等周边微环境进行分类施策、实施精细化管理,在吾悦餐饮排口安装颗粒物在线监测仪,推动站点周边在建工地颗粒物在线仪联网监控。开展重点涉气企业绩效评估,建立污染源排放清单,督促提升整治,提升精准治污的水平。水环境方面:坚持“控源减污、生态扩容、精准防控”,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聚焦两湖创新,持续实施长荡湖生态修复、“渔业控藻” 等工程,不断提升湖体自净能力,以长荡湖心水质改善为重点,逐步实施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一级支流支浜消劣整治任务,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避免出现返劣现象。继续开展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加强涉氟、涉酚企业监管,严查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土壤环境方面:做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找准问题、补齐短板,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总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模式经验。持续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

(二)勾勒生态金坛“新蓝图”。聚焦城乡共美,着力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示范创建、重点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谋新招、见实效,培育挖掘绿色共富最佳实践案例,加快构建蓝绿交织、山水交融、城乡共美的美丽国土空间。围绕“一山(茅山)一水(长荡湖)”两大生态基底,探索建立一条适合金坛的生态价值转换路径,积极推进生态岛和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建设,努力将金坛的山水资源赋予更高的价。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探索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争取成为生态岛试验地区之一。加快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切实发挥生态安全缓冲区消纳、降解和净化环境污染,缓解和降低生态影响作用。

(三)走好绿色发展“转型路”。深入开展“危污乱散低”专项整治行动,牵头整治涂装、电镀等重点行业,倒逼转型升级。对“污”类企业排查和整治情况每月进行调度,对问题清单实行动态调整;对完成整治的企业开展常态化巡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防止关停类死灰复燃,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拓展“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建立差异化准入清单,强化环境分区管控,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四)跑出项目服务“加速度”。以“金小环”工作室为切入点,提前介入省市重点项目环评编制,提升环评编制质量,推动项目更快落地。同时,将原先的环评审批服务继续优化延伸至排污许可证核发、三同时验收、土壤环境管理等领域,成立“线上指导+线下服务”的排污许可工作专班,将土壤调查、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等事项实行一窗受理,一体化办理工作模式,确保各事项无缝衔接,让企业少走弯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五)牵住环境问题“牛鼻子”。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加快变“被动改”为“主动查”“源头防”。紧盯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等重点生态环境问题,从严把好整改验收销号关口,确保高质量整改到位。以常态明察暗访推动“主动查”,建立健全问题发现闭环整改长效常态机制,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施分类管理,对重点问题实施“提档”跟踪制度。以群策群力推动“源头防”,综合运用信访投诉、有奖举报、“双随机”检查等途径,多渠道发现问题线索,及时预警,抓早抓小,强化源头防控,实现闭环处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