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委员提案 > 内容
关于对金坛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第101号的答复
坛长管办复〔2023〕5号
  信息来源:长管办 发布时间:2023-11-07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教育组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化校地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2020年6月落户长荡湖畔,2023年9月即将正式投用,“高校”时代的到来将为我区“新能源之都”的建设赋能添翼。聚才成势,聚智兴业,深化校地融合、绘就科教名城是打造“美丽常州新样板”的重要抓手,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将锚定“活力长荡湖、未来科创城”全新定位,积极投身“两湖”创新区建设,全力推进“五大行动”,为加快我区产教城深度融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长荡湖力量。

一是充分发挥属地职责,做好新校区服务保障工作。一方面高标准建设河海大学长荡湖科技园,科学布局优质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落实周边教职工住宅、道路交通、绿化景观、商业服务、产业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协同推进校区周边社区管理、社会治安、交通组织等工作,协调服务教职工住宅销售、子女入学和开学迎新等事项,确保校地对接精准高效、服务周到。

二是积极牵头链接资源,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当前,长管办联合区科技局全面承接河海大学科教、人才等资源,围绕《河海大学—常州市金坛区校地合作项目清单》,积极开展共建共享类、课题研究类、校地合作类项目。聚焦长荡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于2022年与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合作开展了“浅水型”“过水型”湖泊治理成效专题研究,为后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今年计划将与河海大学环境学院进一步开展“金坛长荡湖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金坛长荡湖省级水利风景区规划纲要”、“长荡湖水生态健康调查与评估”的课题研究类项目合作。下一步将牵头建立校企信息共享平台动态对接机制,定期梳理高校创新资源库和企业创新需求库,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发展筛选可合作的研究机构和平台,聚焦实体企业需求筛选可合作的成果转化项目,不断寻找新的结合点,抓大不放小,要效率更要效益。

三是将地方元素融入校园建设,促进校地文化深入融合。将金坛名人元素、非遗元素、历史元素、地方元素、美食元素等,通过雕像、展陈、标识标牌、景观小品、铺装图案等形式在河海大学校园内呈现,例如新校区一号桥栏杆上的云雷纹图案体现我区道教文化和三星村遗迹文化传承,图书馆西南角的华罗庚雕塑彰显着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华罗庚精神。此外,计划将金坛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展馆纳入河海大学学生课外研学线路,针对不同季节、不同人群设置校内研学线路。

四是聚力招才引智,探索校地联动支持政策。建立校人才资源对接机制。依托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科研团队力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团队、重点企业集聚金坛;选派优秀干部为金坛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根据地方政府需求,在高校内部举办能力素养提升训练班,帮助政府人员及时更新知识背景、提升专业素养。实施校地企“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组织我区企业负责人与河海大学科教人才开展双向挂职活动;参考江苏省科技镇长团模式,组织河海大学教职工来我区重点板块挂职。联合区科技局草拟相关支持方案优化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大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千方百计让河海大学毕业生“既来之,则安之”。共建引才工作站,依托河海大学海外人脉资源,根据我区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

五是搭建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发挥唐洪武院士的学术资源,共建院士工作站,开展产业发展战略咨询、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联合开发、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等。最大力度争取河海大学现有的创新创业平台向科教名城转移,充分发挥河海大学科教创新的引擎作用,同时再引进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由单引擎带动跃升为多引擎驱动。科学谋划华罗庚科学城,打造项目承载空间和成果产业化平台。重点依托河海大学科教资源,以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企业技术总部基地为主要建设内容,大力引进创新项目,孵化创新企业,建好创新平台,完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加速和科技金融等一体化服务链,加快打造为金坛“五新产业”创新中心和“两湖”产学研深度融合示范区。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签发人:陈建军

经办人:彭常洪

联系电话:0519-82908010

江苏省金坛长荡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

2023年6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