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把握发展趋势奋力打造“五新产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加快构建了以新能源、新基建、新能源汽车、新医药、新智能等“五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工业经济量质并举。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一)2021年基本情况
2021年,全区累计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950.4亿元,同比增长26.7%。规上企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1482.5亿元,同比增长31.2 %。其中,“五新产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1162.19亿元,同比增长37.92%,占规上比重达78.39%。
(二)2022年基本情况
2022年,全区累计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2849.84亿元,同比增长54.6%。规上工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2503.61亿元,同比增长63.62%。其中,“五新产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2174.22亿元,同比增长82.31%,占规上比重达86.84%。
二、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2022年,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30家,实现应税销售收入437.97亿元,同比增长63.54%,占规上比重17.34%。集聚了东方日升、亿晶光电、正信光电、斯威克、中信博、永臻科技等一批年销售20亿元以上的领军企业;索拉特、鹿山新材料、盛利维尔等一批年销售5亿元以上重点企业,带动效应不断显现。世界首个非补燃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实现并网发电,亿晶光电、华耀光电、太一光伏、东方日升二期等多个项目正加快实施,进一步挖掘了发展潜力,拓展了发展前景。新基建产业规上企业17家,实现应税销售收入77.44亿元,同比增长20.03%,占规上比重3.07%。已布局信维通信、飞荣达、索尔思、胜伟策等一批优质企业,鑫瑞崚新材料的高纯度铜,长期供应国际知名半导体生产商。南方通信、兴禾自动化等项目将建成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企业77家,实现应税销售收入1150.2亿元,同比增长217.82%,占规上比重45.53%。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企业中,有两家总部在金坛(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同时,还集聚了当升科技、贝特瑞、厚生隔膜、易控电子、奥托立夫等一批优质上下游企业,中创新航四期、蜂巢能源四期、恩捷隔膜等项目正加紧推进。新医药产业规上企业26家,实现应税销售收入50.47亿元,同比增长14.81%,占规上比重2%。拥有健尔康、金远药业、凌云药业等一批“小而精”的企业。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加快落地布局,华东地区研究院有望落户。新智能产业规上企业233家,实现应税销售收入458.15亿元,同比增长0.83%,占规上比重18.14%。同方威视、联益光学、海目星等一批项目,拥有良好的业绩与口碑。同时,还集聚了超过60家德语区企业,很多都是智能制造领域优秀的“单打冠军”,如埃斯杰贝、埃马克、卡迈锡等等。武汉精测电子、洪记智能两轮车都选择在坛投资并加快建设,也为整个产业迈向更高、更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下步,我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532”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五大行动”,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百千计划”,积极推动新能源之都建设。一是精准把握“五新产业”发展方向。新能源产业重点引进电池片及组件、光伏和储能一体化项目;新基建产业重点引进集成电路、传输及网络设备、移动终端及核心零部件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引进锂电池、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及核心零部件项目;新医药产业重点引进制药、医疗器械及医学生物工程材料、医疗诊断试剂项目。二是聚力做大企业总量规模。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百千计划”,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加大投资,同时推进兼并重组、品牌经营、辐射带动方式整合中小企业,进一步做大龙头企业规模,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集聚群发展的引领作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坚持项目引进量质并举,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力度引进产业重大项目、创新项目、生态项目,积极搭建平台,出台政策,鼓励各类优秀人才自主创业、兴办企业,形成产业链和集聚区。三是深入推动行业“智改数转”。按照《常州市金坛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智改数转实施步伐,切实提升“诊改联动”比例,发挥好智改数转示范标杆作用,加快推进中创新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和二级节点建设,统筹推进“灯塔工厂”创建、“中国工业大奖”申报等工作,全面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力争在专精特新、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创建等方面再创佳绩,推动全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水平显著提升。四是持续推进创新载体建设。结合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评申,持续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借助中德、中日等重点平台,与高校院所广泛开展战略合作,加速转化吸收创新成果。依托河海大学金坛校区的辐射引领作用,推进“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特色科技创新模式。围绕中德金坛产业平台,推进新一轮的共建计划实施,推进共建项目的落地。在国际交流、科技人才等方面实现与德国科技创新资源的精准对接。全面整合和加强政府、产业、孵化、研发、金融、中介资源的联络合作与协同,提升跨区域、跨行业产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五是大力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科学排定并年度更新十亿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对象,实行区委、区政府领导同志和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主要领导同志,以及镇、园区负责同志两级挂钩联系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大事项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原则,由区委、区政府集体研究予以重点支持,确保重要会议活动首先参加、各类政策支持首先享受、相关荣誉表彰首先推荐。大力发展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及高标准厂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工业经济的关注、支持,也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对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提出您的宝贵建议。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签发人:王新强
经办人:吴伟真
联系电话:82822768
常州市金坛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5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