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期和奠基期,是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也是金坛跨越发展、快速崛起、迈入苏南发展第二方阵后,乘势而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接续奋进苏南发展第一方阵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所以,“十四五”期间,金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实现高水平保护,继续推进打好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系列指示精神,金坛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常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江苏的战略部署和省、市“十四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同时助力金坛完成近、中、远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扎实有效解决突出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发展品质、彰显特色魅力,编制了《常州市金坛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立足于金坛区发展新阶段和生态环境保护新要求,聚焦金坛区“十四五”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形势,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科学制定了目标指标体系,提出了规划任务和措施,具有针对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金坛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金坛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全面梳理了我区“十三五”阶段在优化生态空间、强化蓝天保卫、落实碧水保卫、推进净土保卫、完善环保基础设施、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构建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分析了“十三五”环保规划目标完成情况,指出来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与机遇。紧紧围绕“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明确了“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为主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群众获得感为核心,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线,以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保障,以结构转型、筑牢茅山生态屏障、长荡湖治理修复、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减污降碳、风险防控为主要路径”的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空间引领,分区指导;问题导向,质量改善;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党政领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提出了“到2035年,将金坛建成产业更有活力的绿色智慧之城、生态更有魅力的江南山水之城,美丽金坛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十四五”生态环境总体目标。
《规划》建立了涵盖绿色发展、健康环境、秀美生态、美好人居、创新管理5个领域的指标体系,共设置生态环境保护指标29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6项,预期性指标13项。
基于具体目标指标的要求,规划设置了9大任务与措施:一是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围绕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三新一特”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园区集聚效应,强化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和清洁生产源头治理,创新生态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促进生态旅游、节能环保、生活商贸等服务业绿色提升,全面推动金坛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质量保护目标。二是严格空间管控,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严格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一屏、一核、六点、多廊道”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生态系统保育,开展长荡湖为主的湿地保护和修复,增强金坛生态自净能力、生态环境容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强化太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夯实两山转化的生态资源基础,提升“江南福地”的生态资源优势。三是深化协同治理,实现蓝天白云常在。以强化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涉气产业综合治理、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强化城市面源污染防控、推进碳排放达峰行动为主要抓手。继续加强PM2.5污染防治,加快补齐臭氧治理短板,强化多污染物间的协同控制,强化治污与减碳协同控制,加强源头治理、结构优化,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提升空气优良比例,持续改善金坛空气质量。四是推进全面管控,确保河湖碧水常流。遵循“节水优先、严控排放、源头减排、重点治理”的总体思路,加强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全面减少水污染物排放,保障考核断面稳定达标,以长荡湖综合整治为重点实施重点流域水质提升行动,推动区域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实现金坛河湖碧水常流。五是推进系统防治,保障城乡土地常净。坚持“控源头、防新增、重监管、保安全”,结合已有调查评估结果,继续夯实土壤保护基础工作,深入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确保“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保障城乡土地常净。六是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底线。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重点关注危险废弃物、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强化风险源头控制、预警防控与应急,推进新污染物、环境健康等新环境问题基础研究,健全环境应急体系,保障环境健康与安全。七是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美丽宜居环境。系统统筹城乡环境治理,持续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推进城乡生态景观建设、切实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金坛。八是坚持全民行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着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不断提升金坛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在全社会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以绿色消费带动产业升级,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局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九是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长效共治体系。加快制度优化创新,积极发挥党委和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社会公众的重要参与作用,积极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绿色金融政策改革、建立环境信用体系等,强化监测、预警、监管、执法等能力建设,健全现代化的环境治理体系,提升全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规划》明确了落实组织领导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建立评估考核机制4项保障措施,并以项目为载体,制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计划。重点实施绿色发展工程、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工程、美丽宜居建设工程、生态环境能力建设工程等8大类工程,共计64项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