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金坛医院院长、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一骨科临床中心学科带头人蔡郑东教授领衔的上海交通大学骨肿瘤团队牵头的“可抑制骨与皮肤肿瘤术后复发的生物材料研制”喜获“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7月31日上午,该项目启动会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召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由国务院及科技部所设置的,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科学问题的专项,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专项主要针对高端国产化医疗装备与耗材的研发,在2021年专项指南中,明确指出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复发率高,是临床的重大难题,亟需新的技术来降低术后复发率。针对该重大健康需求,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联合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机构组成产学研医联合团队,依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平台,开展基于抑制骨与皮肤肿瘤术后复发的生物材料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复立项。
该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的,是将产品和临床紧密结合,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前⼤多数基础研究难以和临床紧密结合,需要⼤学、医疗机构、企业共同融合。项目设计的初衷是基础研究-应⽤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一系列连贯性研究。
上海市科委生物技术和医药处主任吴琨对以蔡郑东教授领衔的项目组表示祝贺,也对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前景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并表示上海市科委鼓励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希望能够重点推进可真正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蔡郑东教授从项目背景、目标、研究内容、组织方式、考核指标及近期工作计划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项目实施方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骨病科由著名骨科专家蔡郑东教授领衔,是我国主要的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中心之一,每年接诊大量全国各地转诊而来的疑难病例,病例数及临床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骨病科是国内少数专门从事骨肿瘤诊、治、研、防一体化的学科,搭建了完善的细胞分子-PDX-医工交叉-临床试验全维度科研平台。针对骨肿瘤的外科切除及重建新技术、儿童保肢新器械、骨肿瘤精准治疗的体系建设、晚期肉瘤治疗新方案的临床研究等重要方向展开了系列研究工作。近五年来,共获得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基金等共30余项,获得包括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青年拔尖、上海市银蛇奖、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荣誉。提高骨盆环肿瘤的切除重建疗效的相关成果获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围绕骨肉瘤的规范化手术及精准治疗相关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Science、Oncogene等高水平期刊。骨肉瘤靶向治疗新药物及骨肿瘤液体活检的设备试剂盒均获得专利转化,目前已经获得上市批件,并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牵头多项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了TILs细胞治疗骨肉瘤临床试验、骨肉瘤伞式精准治疗临床试验、溶瘤病毒联合TCR-T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等国内首个创新临床研究,提高了晚期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021年底,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金坛区政府签订院府合作协议,共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金坛医院。院府双方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合作推动金坛第一人民医院融入长三角医疗卫生同质化管理、一体化发展。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金坛医院院长蔡郑东介绍,合作半年多来,金坛医院学科建设、医疗水平和人才培养均取得显著进步,在骨科、泌尿外科、五官科、消化科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达71.64%,得到老百姓的高度认可。
金坛区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袁永炜指出,金坛卫健系统将充分利用好院府合作的契机,借力长三角的优质医疗、科研资源填补基层医疗、科研高端专业技术的空白,通过植入高峰构筑高原,使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担负起为基层百姓健康托底之重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