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坛区90后基层调解员俞俊帆和交通巡回法庭的两名法官助理合力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外纠纷案件。接到案件后,他们迅速分工,明理释法,及时将矛盾化解在了基层。
2022年3月13日,一名在坛务工的韩国籍员工驾驶电动自行车与一名驾驶电动自行车的57岁金坛市民刘女士发生碰撞,导致刘女士桡骨骨折。经交警判定,韩国员工承担该起事故的主要责任。
6月30日,双方在城区中队交通巡回法庭进行了第一次调解。双方当事人对于交通事故赔偿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均不熟悉,人民调解员俞俊帆当即决定在调解之前先做好普法工作,先懂法、再说理。然而,刘女士超过误工年龄且无证据材料,加上俞俊帆只能通过翻译与韩方进行交流,一开始的沟通并不顺畅,韩方对于俞俊帆给出的调解金额存疑,调解陷入了僵局。
俞俊帆始终坚持,调解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解决途径,所以俞俊帆建议刘女士先回去补充材料,再约定调解时间。
7月11日,为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俞俊帆提前邀请了交通巡回法庭的法官助理王延坤和徐尤佳组成临时涉外调解“智囊团”,三人连夜制定一套“分工”调解方案,最终在调解时,王延坤和徐尤佳以案说法,专业解读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事故赔偿比例等问题,俞俊帆则一遍遍对韩方劝说讲理、讲法、讲情,最终达成了一个双方都满意的金额,并且现场即赔付完毕。
调解员俞俊帆说:“化解了这个矛盾,我打心里感到高兴,不仅解决了涉外籍人员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同时也向外籍人员展示了我们金坛调解员处理涉外纠纷案件的专业素养和为当事人考虑的人文关怀,更加展示了‘中国式’调解的高效惠民。”
近年来,金坛中外合作园区已聚集了韩国SK、德国埃马克、胜伟策等龙头企业落户,外籍员工也逐渐融入金坛的生活,像本案这样的纠纷时有发生。金坛区司法局围绕“中外一家亲”这一主线,运用柔性调解的方式,妥善化解涉外矛盾纠纷,督促外籍人员在坛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与此同时,金坛司法局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调处、预防、法治宣传“三大功能”,针对涉外矛盾纠纷问题加强部门联动,拓宽人民调解工作触角,合力拓展调解覆盖面,积极化解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济组织及会员单位和当事人涉外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为人民的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金坛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11469件,其中涉外纠纷7件,成功率达99.3%,调解成功率较去年同期增长6.3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