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是帮助特殊残疾人增收致富、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区残联精准发力、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工疗、农疗、托养等“多元一体”
的“残疾人之家”建设管理之路。
“当心别伤到手,还有就是不要铲到茄子,一棵一棵的,慢慢地……”在朱林镇三星村“残疾人之家”的农疗种植区,工作人员正带领几名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在蔬菜地里锄草。
2017年11月,区残联、区卫健局等单位联合朱林镇政府建成朱林镇三星“残疾人之家”,这是我区首个以“农疗”+“工疗”模式运行的“残疾人之家”,现有15亩农疗区域,主要吸纳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
“工疗”是从事布艺手工制作、纸箱折叠加工等辅助性劳动,“农疗”是让残疾人从事简单的农事活动,通过劳动,让残疾人增强自信,并帮助他们逐渐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三星“残疾人之家”管理员周艳华五年前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右手,突然的变故不仅让他失去了工作,也让他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残疾人之家”给了周艳华新的工作机会后,也让他重拾了生活的希望。“到了这边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手工上来,还有一定的额外收入,自己挣了钱就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花在家庭的支出上,主要是提升了自信心。”三星“残疾人之家”管理员周艳华说。
近日,江苏嘉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携手区残联举行助残共建基地揭牌暨捐赠活动,捐赠十万元用于朱林镇三星“残疾人之家”农疗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农疗种植区面积有限,不可能根据季节性来种菜。这笔资金注入‘残疾人之家’的小菜园,我们计划在小菜园建净化池和设施大棚,可以更好地发展种植养殖。小菜园让工疗人员生活不单一了,能让他们更好地去融入社会。”三星“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杨军说。
目前,全区有各类残疾人3.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1%。目前,我区已建成“残疾人之家”11家,其中三星级6家,115名入住残疾人月均增收2300元以上。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20多个,涉及服装加工、茶艺展示、美工制作、绿植培育、果蔬花木种植等。“残疾人之家”作为实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托护的重要平台,已形成助残“金坛模式”,并在全省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