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区市场监管局对照燃气安全管理的责任分工,依据区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常州市金坛区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有效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是紧盯全区4家液化气瓶充装单位实现充装全过程监管。有效排查整治违规充装、未按要求开展特种设备法定检验等风险隐患,重点检查充装许可证有效期、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充装前后检查制度执行、非自有钢瓶置换、充装记录等情况;严格执行“一瓶一码”“一扫一充”,严禁使用通用码(以一有效码充若干瓶)、口袋码(扫A瓶码充B瓶);严格落实液化气钢瓶全链条溯源管理,加强充装、配送协同管理。
二是加大燃气具等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开展教育引导,广泛开展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知识宣传和安全警示教育,引导消费者不购买、不使用不合格产品,主动排除安全隐患。组织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重点对燃气具及配件、燃气泄漏报警器等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及时公布不合格产品和企业名单,并依法做好后续处理工作。集中执法力量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强制性安全标准、未按要求取得强制性认证而擅自生产销售相关产品等违法行为。我区城镇燃气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就常州金坛港华燃气有限公司1家,管道全长577.49公里,截至目前,323公里的中压PE管已经完成走线,即将出具定检报告;122公里的中压钢管已经完成走线,预计本月23日前出具检验报告;其余高压管由省院在检,具体数据尚在对接中,本月底前基本能到位。
三是强化重点领域日常检查,重点突出城镇燃气安全监管。检查餐饮单位是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是否有不合格气瓶;截至目前,市场监管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40人次,检查排查餐饮单位500余家,发现不合格气瓶50只。对我区4家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每月至少1次安全检查,检查是否充装未经检验、非法改装、翻新以及报废的气瓶等问题。严格落实气瓶充装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一瓶一码”“一扫一充”,杜绝使用通用码、口袋码充装,打击充装非自有气瓶行为。对一家液化气充装企业因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进行充装、未按照规定实施充装前后的记录制度进行立案查处,并处罚2万元。我区燃气器具及配件产品销售商家主要集中在五星、苏宁等大型商超、建材市场专卖店、乡镇小型专卖店。执法人员重点检查燃气灶具经营单位证照是否齐全,是否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燃气灶具及其配件是否有厂名厂址、熄火保护装置、合格证等,严查销售来历不明、以次充好、“三无”产品等违法行为。同时,执法人员对商家开展宣传教育,要求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索证索票制度,不销售未经生产许可和标识标注不规范的燃气灶具产品,保证燃气灶具产品质量,强化落实主体责任,保证商品合法、合规、合格。截至目前,共检查销售商户20家,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对金坛区建昌林娣日杂店、金坛区建昌东升电器商店、金坛区建昌新鑫五金家电门市部三家单位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燃气灶具进行立案处罚,没收灶具24台,罚没金额3084元。
下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将按照上级部门总体部署,结合行业管理特点,一是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职责,严格市场准入,全面整顿燃气经营、充装等市场秩序,着力提升燃气行业监管效能。二是做好源头安全检查的同时,市场监管局带着宣传手册进餐饮场所、进社区、进学校,向周边居民讲解正确使用和鉴别燃气器具及配件产品的方法,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学会辨别优劣,正确选购燃气灶具。三是通过媒体宣传、入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规范明确全员岗位安全责任,强化气瓶充装企业员工持证上岗,切实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不断强化企业职工安全意识,确保员工具有与岗位匹配的安全素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