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金坛区市场监管局金城分局立足岗位,压紧压实监管责任,坚持食品安全、疫情防控“两手抓、两到位”。分局紧紧围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深入排查整治食品安全问题隐患,防范化解食品领域风险隐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目前,已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20人次,检查210家次,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2起,严查一批民生领域重点典型案件,努力营造让人民群众放心的食品安全环境,坚决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查农贸市场 规范食品经营秩序。“菜篮子”是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分局严守市场食品安全关,持续开展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切实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监管人员重点检查市场经营户索证索票、进销货制度落实情况,严把产品质量关。检查肉类的检疫合格证明、检验合格证和蔬菜、禽蛋、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的进货来源。监管人员要求市场管理方从设施设备、经营秩序、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督促市场管理单位加强日常经营管理,坚持每天对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安全检测,严把商品准入关,商品明码标价,保持环境卫生、设置公平秤和消费纠纷调节机构,为广大消费者营造健康、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和经营秩序。
二是查商店超市,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强化辖区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对学校周边、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城乡接合部等问题易发、多发场所,进行综合治理,从严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化解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监管人员深入商店超市,检查米、面、肉、油等生活物资经营者进货查验制度和散装食品来源、标签、储存条件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督促食品经营单位及时清查库存食品,杜绝过期、变质食品的上架销售,保障经营食品的质量安全。对存在的个别散装食品标识不规范、索证索票记录不全等问题,现场进行指导并要求立即改正。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依法加大处罚力度,依法从重处罚。
三是查餐饮单位,规范食品操作流程。分局集中力量对星级酒店、餐饮单位、学校和企业食堂专项检查,认真排查和治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规范食品加工操作流程,保障“餐桌子”的食品安全。全面检查餐饮单位的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及原料购进、验收、储存、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环节。督促餐饮单位应每天对从业人员上岗前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认真落实进店顾客“扫码、测温、戴口罩”,严格落实食品经营环节的进货查验和记录工作,提供公勺公筷等疫情防控用餐制度。在检查中发现存在餐饮安全风险的,要责令其停止经营,督促认真整改,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四是查冷库仓库,规范进口冷链食品。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常州市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精神要求,针对辖区内采购冷链食品原料的生产企业、食品小作坊、餐饮单位以及经营户,开展了食品生产经营环节进口冷链食品检查工作。对辖区食品贮存冷库进行摸底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把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确保进口冷链食品质量安全。严格执行进口冷链食品“三专”“三证”“四不”规定。对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无核酸检测证明、无消毒证明、无追溯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不予生产加工和上市销售。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进行依法进行处置和查处,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醒市民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可使用“江苏冷链”微信小程序,扫描销售区域的“江苏冷链”电子追溯码,查验相关信息。
五是查水果商店,规范进口水果溯源。进一步规范进口水果日常销售行为,开展进口水果风险隐患排查,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检查主要以水果店、超市为重点对象,场检查了经营者索证索票、“三专”(专区存放、专区销售、专用通道进货)制度落实、温度控制、食品安全自查、追溯管理、人员管理等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要求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食品安全制度。销售进口水果的单位必须留存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进货单据等溯源信息。不销售来路不明、证件不齐全的进口水果,确保进口水果安全可靠。
六是查药店商店,规范保健品的销售。坚持从抓源头监管入手,深入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对辖区内药店、专卖店和超市的销售的保健用品进行检查,规范保健食品专区专柜陈列,设置和印制“保健食品销售专区”及“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语提示牌,严厉打击通过“会销”等形式销售保健品、违规宣传产品功效、误导和欺诈、欺骗消费者、坑害消费者等的违法行为。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保健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得明示或暗示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经营户未设立“保健食品”专柜或专区标识、保健食品摆放不符合规定等问题,现场进行指导并要求限期整改。通过检查和行政执法,规范了辖区内销售保健食品的经营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