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2021年,金坛生态环境局把“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作为主线,把减污降碳作为关键抓手,把源头治理作为根本策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着力推动绿水青山转换为生态富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全区PM2.5浓度为34.2微克/立方米,同比2020年下降5.8%,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了历史新低;优良天数为287天,优良率为78.6%,全市排名第2;11个国省考断面10个达标,10个优Ⅲ,达标率和优Ⅲ率均为90.9%,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要求;成功创成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获评区委、区政府“两个加快”全面决战工作先进集体、集体三等功以及全市推进“五大明星城”建设先进集体。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生态铁军战斗力
“党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金坛生态环境局把“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找准“党建+污染攻坚”的结合点,实行“党建+”模式,党建“软实力”有效转化成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高质量的“硬支撑”。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提升党建引领力。理论清醒,才能政治坚定。金坛生态环境局通过领导示范学、分类组织学、抓好个人自学等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于党。组织党员干部赴周恩来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实境课堂”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同时,不断深化“两山学堂”学习品牌,开设“局长讲堂”,充分发挥领导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作用,每季度由一名局领导给全体干部职工上党课。
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提升党建软实力。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为主线,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局党总支与区资源规划局机关党总支、交通运输局机关党总支开展“绿源通”党建联盟结对共建,并围绕“党建+业务”“党建+服务”“党建+队伍”打造“党建+”品牌;执法分局党支部围绕思想引领做先锋、环境执法做先锋、服务企业做先锋、攻坚克难做先锋、扶贫帮困做先锋五个方面打造“红色领航 绿色铁军”品牌。局党总支连续两年获评常州市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老干部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六有一提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以作风建设为保障,提升队伍担当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实保障。金坛生态环境局坚持从严加强教育监督、从严落实工作责任,把严的要求贯穿始终。经常性传达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报,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针芒》,让党员领导干部引以为戒、防微杜渐。组织全局人员签订个人承诺书,在每个干部桌上放一个警示桌牌,时刻提醒干部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对照检视分析,不断规范自身工作行为.
聚焦源头治理,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战
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增强百姓生态幸福感,是金坛生态环境人矢志不渝的坚守。
绘一片蓝天让空气常新。大气质量,事关百姓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幸福感。金坛生态环境局秉持“好空气一点点‘抠’出来的”理念,强化臭氧管控,邀请省以上专家团队,运用科技手段、系统分析,找出源头因素,同时,邀请专家对全区100家重点VOCs和NOx排放企业进行摸底,推进企业整改并进行评估验收。对站点周边3公里范围内餐饮单位进行排查,并绘制餐饮污染地图,委托第三方定期清洗。推动清洁能源替代,13家企业完成低挥发性有机物等原辅料源头替代。
护一江碧水让清水长流。水是一座城市的核心资源,守住一城清水就守住了这座城市的美丽与活力。金坛生态环境局秉持“好水质也是一段段治出来的”理念,编制生态净水规划初稿,盘活水系。将区域断面考核纳入年度考核,设置32个考核断面,以考促治。对全区所有涉水工业企业开展排查,推动企业达标排放。对全区13条河道和9个湖泊库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排查,完成1314个疑似排污口和308个敏感区的排查,确认排污口852个,已完成排污口采样及溯源工作,其中270个排污口完成整治。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金坛区第一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湿地净化与城市水体活水保质工程。
守一方净土让青山常在。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为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金坛生态环境局坚决筑牢净土环境“安全线”,强化用地管控,与资规、住建、发改联合建立健全用地变更信息互通机制,实现土地性质变更前土壤调查覆盖率100%,目前已完成土地性质变更评审备案34个。强化固废监管,与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严查擅自倾倒固体废物违法行为,对全区范围内擅自倾倒固(危)废的人员和行为实行有奖举报,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固(危)废行为。目前共接到各类倾倒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信访举报12起,联合查实并立案调查6起。近日,在上级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与公安部门联合行动,查获一起集非法收集、储存、处置危险废物为一体的产业链,目前已抓获嫌疑人62名,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突出生态优先,擦亮绿色发展新底色
不断优化的生态已成为城市最美底色,金坛生态环境人正用实际行动使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有魄力、更具活力。
积极开展生态细胞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尧塘街道、东城街道、西城街道以及尧塘街道谢桥村、西城街道方边村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街道(村)创建工作。
继续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及时调整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16个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建设,正在开展自验收和终期评估工作。
扎实开展生态绿城建设。生态绿城建设项目共有19个项目,其中工程类建设项目12项,实现增核120亩、扩绿62.2亩、连网规模7.845公里,新增公园绿地39.5亩。
瞄准效能提升,服务经济发展高质量
金坛生态环境局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在优化流程、压缩环节、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跑出项目审批“加速度”、真情服务“有温度”,全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放管服措施。不断释放政策红利,豁免了28家机械加工项目、3家电子元件制造项目的环评手续,并派专人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进行指导。高度重视环评报告的技术审查,由专家对企业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技术把关,共召开专家评审会18次,专家函审25次。
定向挖潜生态环境总量。邀请第三方对历年以来的关闭项目、提升改造项目进行测算,将其纳入全区环境容量总量,全力推进平衡源入库申报,逐步缓解排放总量不足的态势,为我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总量支撑,目前已有6个关闭项目4个提升改造项目完成了总量挖潜测算。
细化环评中介监管。建立综合考评、评价通报、约谈、择优推荐、退出等系列机制,对环评中介机构进行年度综合考核评价,通过主管部门打分、网上评议、电话回访、社会评议等形式对中介机构予以打分,实行A、B、C、D四级等级化管理,不断提升环评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紧扣理念创新,开启依法治污“新模式”
环境执法监管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主责主业,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改善的有力武器,是树立部门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抓手。金坛生态环境局通过不断严格执法责任、优化执法方式、完善执法机制、规范执法行为等方式,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提升监管“约束力”。强化区镇两级网格化监管执法责任体系,点对点信函板块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升板块生态环境政治自觉,并附各板块主要环境问题提醒函,督促板块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属地管理责任,推动解决区域性、行业性突出环境问题。实施“点穴式”“靶向性”执法,共开展现场检查2319厂次,完成双随机监察220家,立案调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40起,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57起。
增强科技“推动力”。坚持“科技引领监测、监测引领执法”,通过走航监测车、无人船、无人机等先进装备,发现环境问题线索270余个。建立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对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全天候实时监测监控,形成自动监测异常数据调处闭环,实现智慧监管新常态。
强化信访“处置力”。采取“部门约谈+企业整改”模式,解决好导致环境信访的问题,推动环境信访从“案件办结”向“问题了结”优化,不断压降环境信访数量。全年受理各类环境信访785件,同比下降47.6%;越级信访23件,同比减少54%。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新的一年,金坛生态环境局将以“生态中轴”建设为抓手,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突出源头治理、协同减污降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美丽常州金坛样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