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开区坚定按照“做强现代产业、提升城市能级、高质量争创国家级经开区”发展路径,以“532”发展战略为引领,抢抓“两湖”创新发展新机遇,紧扣“五大行动”目标任务,争分夺秒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各项工作在克难奋进中取得新突破。
优化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机制,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截至目前,2021年18个签约项目中,15个项目达到开工标准,开工率为83.3%,预计全年17个项目开工,开工率94.4%;2022年签约的18个项目中,9个项目达到开工标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率为50%,预计年内10个项目开工,开工率55.6%。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环境。常态化开展网格监管,对园区858家企业设立安全、环保管理“一企一档”,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对55家企业300亩土地进行全面清理,已完成整治35家企业276亩。深入推进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摸排28家总地块,涉及用地面积3475亩,其中闲置用地10家,低效用地18家;累计盘活企业闲置厂房8.3万平方米,备案立项33个。
进一步发展壮大“微笑经济”,完成29家微笑企业、2家微笑园区、3家微笑平台的系统申报。全面推进“智改数转”项目入库,目前已入库企业41家,完成智改数转诊断企业120家。精准施策为企服务,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创健医疗、赛尔交通、鹿山新材成功入选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国字号”专精特新的零突破。
持续推进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和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规划布局深化发展,启动策划经开区总体规划、城市设计,研究中德孵化中心二期建设方案、德国小镇及云湖科创谷城市设计方案。加快推进金城大道改造工程建设,完成良湖路等13条道口河道新建改造,对园区交通安全和导识系统进行更新整治,着力提升园区环境品质。有序开展金坛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整治提升,配合做好园区安全风险评估等级复核工作。
依托中德(常州)德国中心平台,顺利举办德国文化周嘉年华、江苏“对话德国”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今年以来我国在德首个大规模线下交流活动——中德经济论坛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法兰克福推介会,引起中德商贸界重要反响。加快推进外企孵化中心平台建设,计划于12月正式投运,目前已有3家德企签约入驻。首个中德跨境电商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预计年内正式投入运营。系统推进中德城镇节能示范园区建设,编制完成《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综合能效提升规划方案》,加快推进金沙紫东公寓4号楼被动房节能试点建筑建设及海目星二期工业厂房被动房建设。
高效完成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实现人员管理从身份向岗位、组织架构从固化向灵活、福利待遇从短期向长期、考核激励从单一向多元的四个转变。根据新一轮区域调整,重新划分12个综合网格,将科技、税政、人才、党建等相关职责一体纳入,全方位立体化提升为企服务效能。通过“一图、一表、一报、一APP、一系列专班”多举措、系统化推动“五大行动”项目清单落实落地。出台《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代理项目考评制度》《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内控管理,优化管理决策体系。
设立党建工作专班,建立党建工作部署、推进、考核规范流程,先后完成党的二十大学习、青训营、结对共建等多项主题活动。调整机关党支部设置,成立园区非公企业综合党委,形成园区党建完整工作架构。改造升级园区党群中心,新建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数智金坛·龙城红色驿站等3家,完成重点企业党建阵地建设,形成从园区到产业到企业的三级党建阵地体系。孵化培育蜂巢能源“蜂斗者”、海目星激光“星辰大海”等一批党建活动品牌。在全区开发园区中率先成立议政代表会,积极探索人大监督和推动园区发展的有效路径。
(此件公开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