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茅山旅游度假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将规划引领、项目建设、管理提升、旅游提质作为推动“十四五”良好开局的主抓手,全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2021年主要工作
(一)攻坚经济指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19万元;完成1000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目标任务;游客接待量约556万人次,旅游营收16.21亿元;在全省49家省级旅游度假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二。
(二)完善规划建设。完成《江苏省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旅游总体规划》等在内的12项重点规划编制,初步建立以旅游总体规划为统领的规划体系。实施10项政府性投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景观环境、内部道路、市政基建进一步提升。
(三)用好山水资源。签订超五星级标准“芸酒店”项目;推进“茅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加快建设,茅山国际会议中心竣工并投入运营,明月湖度假酒店10月28日开工。厘清所有闲置资源权属问题、梳理茅山区域24个水库资产资源,推进资源盘活。
(四)致力“国创”推进。完成度假区核心区公共交通规划和运营方案,启动试运营。基本完成茅山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发挥度假区自媒体平台矩阵传播效力,围绕周边地区目标客群精准投放电台、朋友圈、地铁广告;全年主办、协办13场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和节庆活动;完成茅山森林世界国家4A景区创建、金牛洞景区国家3A景区创建。
(五)强化“两违”管控。针对金牛山庄“两违”现象,在查清房屋用地、权属、用途等资料的基础上,组建工作专班,完成金牛山庄统一代建区和自建区180户房屋建设问题专项治理,实现176户申办不动产权证书,办证率达97.77%。
(六)促进融合发展。围绕四区融合、美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与薛埠镇建立常态化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并与辖区行政村、场圃建立工作挂钩联系机制。与句容茅山建立沟通机制,打通乾元观与句容茅山交界处120米连接道路,初步达成“共享一山”共识。
(七)保护绿水青山。出台《度假区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以“五净五无”标准,长效化管理景区环境卫生;完成茅麓茶场四工区120亩土地复绿工程;完成茅东、双山、营盘山矿区环境修复工程专家评审验收;排查整改度假区内疑似陆域生态破坏点位,取缔轧石点2处。
(八)深化党旅融合。重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打造茅山革命史纪念馆、初心花语大道等红色点位。度假区“重温茅山抗日史重走茅山抗战路”茶旅路线入选全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度假区将立足落实常州“532”发展战略,把握“用好山水资源”的具体要求,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创新发展路径、塑造品牌价值等举措,奋力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最美窗口”。
(一)狠抓策划规划深化有效引领茅山旅游开发
深化旅游总体规划,提炼本地特色、优化山水布局,突出“一座茅山、两种调性”;加快各专项规划编制研究,完善系统规划,突出融合发展,切实发挥规划引领发展、科学布局、指导建设、管理景区等作用。
(二)狠抓项目招引与服务 持续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瞄准国际化、品牌化方向,着重用好茅山的文化、乡土、温泉、红色资源,探索招引度假酒店类、文化主题类、研学科研类、体育运动类龙头型、拳头型旅游项目。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加强在建文旅项目服务,深化“一企一策”“一项一策”,加快产业类项目集聚,努力在长三角文旅中轴建设中展现作为。
(三)狠抓基础投入与管理 全面推进形态功能完善
加快金牛洞登山道、倚仙路提升、绿野仙踪景观提升等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坚持形态建设与强化功能、营造环境、提升品质并重。强化对度假区范围内各类项目的建设管理,强化农居民建房、危房改造等建设管理;加大茅山区域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重大活动等联合管理、联动治理,打造“整洁、有序、生态、文明”的景区形象。
(四)狠抓“国创”提升行动 着力增强板块发展后劲
围绕《度假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国创行动方案》,高标准建设一批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推进5A级景区创建,加强4A级景区品质提升。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和旅游安全监管,做好行业管理,维护度假区良好声誉。强化与句容茅山现行对接机制,推进茅山一体发展。挖掘茅山道文化、盐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内涵,推动茅山文化IP更加鲜明。继续推进存量资源整合盘活,重点对接研究常州大学与茅山合作项目,加快项目落地、实现合作共赢。
(五)狠抓一流环境创建 不断提升茅山品牌价值
完善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地、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红线的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力度,坚决守好度假区的蓝天、碧水、净土。加快童瑶岭、紫云湖等度假酒店建设,补齐旅游交通、高端住宿、夜间经济等要素短板,提高“留宿率”“复游率”。推进“旅游+”产业融合,打造一批休闲观光特色村庄和精品路线。结合旅游体验,持续挖掘宣传茅山历史名人、红色事迹、民间民俗、道家文化,讲好茅山故事,开展主题式推广。
(六)狠抓四区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农旅融合
树牢全域思维,在旅游化改造、优质公共配套、特色产业培育、城乡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优质,加快实现全域景区化、景区精致化、业态多样化、区镇一体化。全力加快上阮村村庄景观环境提升、市政道路基础设施配套,确保上阮美丽乡村如期开园。加快完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将茶园融入观光、将产品融入体验,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绿野仙踪串联作用,实现北、中、南田园风光联动,构建“点上有盆景、线上有风景、面上有美景”的全域美丽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