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市2021年水利监督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做好2021年全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根据《2021年全市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常水安〔2021〕6号)和《常州市金坛区安全生产委员会2021年全区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坛安委〔2021〕1号),我局制定了《2021年全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金坛区水利局
2021年4月27日
2021年全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水利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和水利部、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巩固拓展全区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成果,进一步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危化品使用专项治理行动,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在安全发展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推动全区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水利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安全环境,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
1.全面开展学习教育。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推动全区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切实解决思想认识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和抓落实存在差距等突出问题。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作为水利行业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各单位干部在线学习和日常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2.全方位组织宣传贯彻。将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纳入各单位宣传工作重点,部署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传贯彻;纳入“安全生产月”和知识竞赛等活动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宣讲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到基层、工地宣讲,推动安全发展理念在金坛水利安全生产领域落地生根。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大力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在全区水利行业落地生根,调整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修订《常州市金坛区水利局领导安全生产职责任务清单》,研究制定《常州市金坛区水利局领导班子成员2021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将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情况纳入局领导班子年度述职报告中,推动各单位领导干部切实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2.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常州市金坛区区级部门及驻坛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任务清单》规定的水利行业监管责任,在分解落实区水利局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任务清单的基础上,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关键环节、重要时段的安全监管,实现综合监管、专业监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严格安全生产考核,将安全生产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在年度综合考核、领导干部职务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严格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3.推动落实水利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持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的落实,推动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水利经营单位生产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指导和督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运用水利部水利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主动报告安全生产风险,完善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长效机制,推动构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全员参与、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形成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内生机制。继续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标准化单位动态监管,强化退出机制。
4.加大安全生产警示问责力度。用好警示提示、约谈通报等手段,加大安全风险隐患和典型生产安全事故的曝光力度,加强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发生事故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力单位的督导和问责,督促责任追究到位和整改措施落实。
三、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1.扎实开展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紧紧围绕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这条主线,深化巩固“一年小灶”取得的成效,梳理、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扎实推进“三年大灶”专题和重点领域的集中攻坚,动态更新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把排查整治与建章立制贯穿全过程,把学习提高与狠抓落实贯穿全过程,把压紧压实责任与细化实化措施贯穿全链条,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2.全面推进水利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严格落实《常州市金坛区水利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大排查、大摸底,督促危化品使用单位认真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江苏省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信息系统应用,督促危化品使用单位按时完成档案建立,有效管控使用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建立风险档案并分类施策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全面推进隐患自查自改、边查边改,6月底形成问题隐患整改清单。
四、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
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监管。强化全区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行为。强化对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高边坡、深基坑、脚手架、高支模、起重吊装、围堰、危化品等)的监督检查。加强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做好蓄水前安全鉴定工作。
2.加强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监管。强化水库大坝、河道堤防、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运行安全管理责任制,组织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监测、应急处置措施,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严格按规定、规程蓄水。
3.加强水利行业危化品使用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使用危险化学品台账资料,严格采购、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各环节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强化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的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完善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事故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并组织演练。
4.加强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安全监管。督促水利勘测设计单位严格按照《水利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和安全生产规程规范开展工程勘测设计工作,在设计报告中设置安全专篇,对涉及安全的重点部位、环节和影响施工安全的周边环境提出预防安全事故的指导意见和措施建议,编制工程概(估)算时按规定足额计列安全文明措施费,野外勘察、测量作业和设计查勘、现场设代服务时做好安全交底,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5.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和出租屋安全监管。督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办公生产经营、水利风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加强职工宿舍、出租房屋和对外经营等场所安全责任落实。完善消防设施,畅通消防通道,加强职工食堂等场所用电、用气规范管理,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电梯等特种设备管理。
6.加强重要时段水利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疫情防控常态化、岁末年初、复工复产期、全国两会、汛期及国庆等关键节点,强化工作部署,针对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和督导检查,切实推动安全防范各项任务措施落实落地。
五、提升水利安全基础保障能力
1.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进一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形成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贯彻执行,推动安全生产监管管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2.推进“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依托水利部水利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江苏省危化品使用专项治理信息系统、常州市安全生产问题处置监管平台、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平台,建立“线上”监督管理与“线下”执法检查协同机制,对督导反馈问题、巡查发现问题、日常检查排查发现问题以及举报问题,逐一明确责任主体并挂号整改,为问题线索全程跟踪、精准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上报的信息定期对全区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估,开展风险管控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预警,全面提升安全监管精准化、智能化。
3.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贯彻落实省安委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和市安委办《关于加强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紧盯水利行业重点领域,持续将水利安全生产执法纳入水利综合执法一并部署开展,健全完善分类分级差异化执法机制。加强执法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推广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专家指导服务机制。
4.加强安全生产宣教培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网站、宣传栏等线上线下资源,加强典型经验和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能力。组织开展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培训,强化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三类人员”考核管理工作,严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能。
5.强化社会化风险防控。健全落实安全生产举报机制,鼓励单位职工、家属和社会公众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督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规范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推动落实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水利生产经营单位通过购买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进水利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将安全生产监管情况与水利建设市场信用监管联动,加大联合惩戒力度,运用制度化手段倒逼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6.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应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修订相关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工作,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此件公开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