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推进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应用和“不见面”开标。1-11月份,共办理电子投标保函2588笔,累计投保金额7.39亿,电子投标保函在投标保证金中使用占比超过70%,极大地缓解了投标人资金周转压力。5月,在常州地区率先启用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电子票据,进一步方便进场交易各方主体。建设工程全面采用“不见面”开标,截止11月底,建设工程“不见面”开标率为98.4%。根据市交易中心的统一部署和要求,11月中旬,成功完成7.0系统保证金管理平台与银行系统的对接、以及工程交易项目开、评标全流程测试,为后续7.0正式启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着力推进国有土地交易环节速办特色亮点工作。在网上报名、保证金缴纳、成交确认书签订等环节为竞买企业建立精细化服务清单,积极做好网上交易的各项服务保障。同时建立系统维护交流群,及时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确保系统稳步运行,进一步提高了相应工作效率。
三、全力推进政府采购“不见面”交易。今年以来,政府集采采购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要求,聚焦采购领域的焦点、难点,积极推动“采购信息公开清单”,即:公开交易基本信息、公开评标结果信息、公开中标关键细节、公开合同结果,主动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公开走向“深、细、实”,强力推进。1-11月,政府集采项目“不见面”交易采购占比率达92.86%;政府采购质疑数与去年同比下降66.66%,无一例投诉;在线签发中标(成交)通知书、合同信息公示占比率达100%,持续保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高水平运行,促进政府采购整体质效全面提升。
四、加速推进国有产权交易系统对接,实现“不见面”交易。7月,我区国有产权交易由委托金沙拍卖行线下交易方式转为使用交易平台线上竞价的形式,取消现场报名、拍卖会议,转为线上注册、网络竞价,实现“不见面”交易,正式接轨常州交易中心国有产权全流程电子化进程。此外,分中心参照市交易中心上交礼品陈列室的配置,于10月完成陈列室的改造,目前已完成上交礼品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五、稳步推进农村产权线上交易,进一步提高农村产权交易效率。在线上交易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由点扩面,有序推进9个镇(街道)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工作,促进更多的项目从线下到线上,实现“不见面”交易,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更大程度避免暗箱操作,保障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六、解放思想,注重实效,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一是提前介入、超前服务。积极参加重大项目招投标前期会议,建立“一对一”的服务联络机制,为招标人提供政策咨询、计划编制、疑难解答等服务。顺利为“河海大学长荡湖大学科技园(一期)项目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河海大学长荡湖大学科技园(一期)项目幕墙分包工程”、“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教职工住宅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EPC一体化)”、“中航锂电(江苏)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二是以“送需求、见真章”为主题,与多家采购单位开展交流会。就采购需求管理、政府采购意向公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等重点内容进行了一一解读。并就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帮助采购单位经办人员找准在全流程电子化采购流程中的角色定位,解决实操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