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城区机动车停车秩序,推动解决停车难、乱停车及交通拥堵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6月份以来,公安分局坚持真抓实干、主动作为,按照“应划尽划、能划尽划、见缝插针、规范有序”的原则,增划路内泊位736个,改造道路道板6398万平方米,增设道板泊位509个,最大限度挖掘城区停车资源,有效改善新老城区停车管理秩序,提高了道路泊位周转率。
一、沉入路面一线,精准回应民生需求。一是坚持民意引领。针对12345热线、110警情回访、警务督察投诉电话、“开门整顿”等渠道反映交通管理类民意诉求和建议居高不下的实情,分局党委高度重视,将城市交通提升工程上升为“一把手”工程,把“公共停车泊位施划”作为转变队伍作风、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提升群众认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的“突破口”,多次在局长办公会、月度工作会上专题研究部署,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二是充分掌握实情。城市交通好不好关键看学校、医院、车站、市场商场周边交通环境。对此,一把手局长多次利用清晨、傍晚时间,对城区各条路口实地走访查看,同时,联合住建、教育、资规、城管、属地政府成立专班,利用两周时间,亲自带队逐个踏勘东环二路、华城路、华阳路等8个重要路段,新城吾悦广场、八佰伴等3个集中商贸区,以及区人民医院、华罗庚中学等24个重点部位,逐一研究交通组织优化及停车改善方案。三是科学精准施策。针对道路通行压力逐步增大、交通流量逐步上升实际,综合评估群众停车需求以及道路实际通行能力,坚持“边排摸、边协调、边设置”,对全区6个初步施划方案进行科学优化调整。针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及安全隐患问题,反复查看道路交通组织及秩序状况,详细了解学生作息时间、接送车辆停放区域等情况,利用学生七八月份暑期放假时间,通过规划停车泊位、增设网格线、摆放锥形桶、加装违停抓拍等举措推动问题尽快整改解决。
二、延伸最后一米,精细落实便民实招。一是在空间布局上体现便利于民。在充分考虑人流量、车流量和区域密集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围绕南一环等3个主要道路,玉梅路、徐塘路、北贤路等5个背街小巷,景潭花园、凯尔尚郡、碧桂园等9个小区周边以及老二院、金东街等3个闲置空地,科学挑选区域点位,保障空间合理利用,分清轻重缓急尽快实施。二是在标线细节处体现理念更新。从整洁美观规范的角度,重点对老旧停车位标线进行规格调整和重新施划,将原来标线长度七米改成六米或改为两个五米组合,每个组合空一米,道路支口与停车位距离由原来的30~50米,改为目前的12米,并及时涵盖8条主次干道约1015个停车位,极大拓展了公共停车资源供给。三是在时间效应上体现人文关怀。积极协调老旧小区周边住建局、城管局、西城街道办、老年大学等5家机关、事业单位,将单位内部的停车资源在夜间免费向周边市民开放,实行错时错峰停车,盘活停车资源。在台风“烟花”防御应对期间,协调城管开放9个地上公共停车场、16条道路泊位段共计3232个停车位供市民免费停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停车条件。
三、全力“疏堵保畅”,精心办好惠民实事在管理上精心组织。一是突出高峰勤务。聚焦早晚高峰,城区2个中队在原有警力基础上通过抽调大队机关民警每日参加高峰管理,将每日峰段警力提至40人、高峰岗点增至18个,分别增加21%、16%,明确5名以上警力岗位实行峰段路口中间站位指挥和四方向分别管理结合机制,确保路口见警率和管事率。同时,科学布警调度,加大对学校、菜场、医院、车站等周边区域主要路口的警力投放,加强交警指挥中心与路面互动、采取实地巡控与视频巡查相结合,及时发现、排除路口违停等致堵因素。二是实施绿波控制。推进完成金坛大道、南二环、南一环等“绿波带”建设
,实施城区26个重要路口信号灯配时深度优化,对东环二路与北环东路、东环一路与金桂路等16个路口进行不间断的视频和雷达检测自适应配时,及时解决路口信号灯配时不合理、路口绿灯闲置等问题,实现了道路通行能力的有效提升。三是强化动态巡查。对所有路内停车泊位的设施规范性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对道路通行安全的影响最小化,避免因停车泊位设置不当造成交通事故。在有效盘活路面资源的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增强驾驶人规范停车、依法停车意识,并积极推进智能化服务,充分利用超时违停抓拍等科技设备,加强停车位的管理,常态化保持路面严管高压态势,有效整肃城区停车秩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