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公共服务 >内容
公安分局:深化三项整治创造平安畅通道路环境
发布时间:2021-04-22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今年以来,公安分局深化突出交通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通行环境突出问题三项整治,全力依法落实交通安全责任、依法严查违法严管秩序,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加快发展创造了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截至目前,全区共发生交通事故1829起,环比下降16.6%,亡人事故起数、人数环比下降66.7%。

一、以重点行动开展为牵引,深化突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一是开展酒驾醉驾常态整治行动。开展常态化酒驾醉驾整治,每日夜间由分局机关、巡特警大队值班警力协同交警在重点路段设立10处执勤点,日均投入警力120余人,开展不少于3小时的酒驾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已查处饮酒驾驶185起、醉酒驾驶46起,同比分别上升184.6%、64.3%。二是开展接打电话高效整治行动。依托大数据交通指挥服务中心,发挥前端抓拍、人脸识别等技术作用,加强对机动车驾驶人接打电话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已查处此类交通违法行为4400余起,同比上升44%。三是开展“一盔一带”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加大对农贸市场、学校、商场等大流量路段和非机动车事故高发地点等重点区域的管控力度,查处不戴头盔违法行为7334起、不系安全带违法行为1571起。另一方面,加强多元宣传。在“金坛公安”微信公众号开辟“一盔一带”专栏,发布原创及转发推文,并通过发送宣传短信,利用媒体发布相关报道等形式推动形成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社会共识。目前,全区电动车驾驶人头盔佩戴率已提升至92%左右。

二、以实效机制建立为抓手,深化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一是建立联动共治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建立“政府牵头、公安主导、部门负责、镇村联动”的共治格局,搭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交警中队与职能部门、乡镇(街道)“3+2”沟通协作平台,建立区、镇、村三级交通隐患治理网络,实现“专治办”常态化、规范化运作,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高效合作的治理新模式。二是建立现场会办机制。针对亡人交通事故隐患点段,建立公安与交通、住建、规划、园林等职能部门现场商讨、现场会办机制,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深入分析交通安全风险、研判违法规律特点,共同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隐患整治工作方案。同时,强化跟踪问效,明确整改责任人、施工图和时间表,确保老问题不放过,新问题不疏漏。今年以来,进行亡人交通事故隐患通案12次,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隐患整治工作方案5个。三是建立分类整治机制。根据不同种类道路分类实施隐患整治,针对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合理归并封闭部分道口,在流量较大的豁口位置科学增设平面交叉口信号灯管控,完善相应交通安全设施,调整信号灯相位、修剪绿化遮挡25处;针对县道交通安全隐患,加快平交路口“一灯一带一牌”,即爆闪灯、减速带、交通警示标志(牌)建设;针对城市道路重点隐患,科学规划路口,完善交通设施,增加智能设备,依托科技手段强化道路通行管控。

三、以务实举措优化为关键,深化通行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一是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打造新老城区“七横三纵”绿网,对全区信号灯进行优化配时,缓解高峰拥堵,提升通行效率。目前,已对主城区67个路口进行测试调整。同时,在金武快速路加装LED交通诱导屏、定点测速、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提升快速路智能化管控水平。二是优化前端感知设备布建。对全区配备电警的路口、城区线圈式电警路口设备等前端感知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对无智能信号机灯控路口、无信号检测器路口进行优化调整。截至目前,全区不系安全带、接打手机、闯红灯超速行驶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非现场录入数环比提升9.9%,有力提升了惩治效果。三是优化“陆旭东工作站”运作。充分体现“一站多功能”,发挥护学、宣传教育、随岗培训、违法劝导、便民服务等作用。今年3月份以来,依托陆旭东工作站辐射周边5所学校,常态化开展护学工作,实行警校家管理模式,大力开展文明驾驶先期培训。期间,共开展违法劝导359次,便民服务238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