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第五批和第三批续签药品落地实施,为落实好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要求,切实降低群众“看病贵”负担,走好药品集中采购“最后一公里”,真正让这项民生福祉造福人民,金坛区中医医院于12月7日举办了集中带量采购下的医院精细化管理研讨会,医院临床科室正副主任、青年骨干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苏丹应邀授课。
从2019年12月实施“4+7”带量采购扩围以来,该院已执行国家药品集采五批100种,江苏省药品集采两批20种,平均降幅50%-90%。个别高价药品价格降幅较大,如江苏豪森1g的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从755.14元降至27.43元,江苏恒瑞20mg的多西他赛注射液从302.4元降至22.6元。为落实好这项惠民利民政策,该院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对科室主任和临床医生的政策宣传,医务、药剂、信息、绩效等多部门联动密切配合,配套政策跟进,既确保中选药品优先使用,又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执行两年来,医院的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均显著降低,医院药占比降低,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高。当然,医院在集采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目前仍有部分患者和医生对进口原研药品抱有“执念”,或是因为价格下降幅度太大而对药品质量产生疑虑。比如,部分生产厂家不能及时足量供货,也会影响医院对集采药品的使用。另外,集采政策的落实,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管理成本,如何调动医务人员落实集采政策的积极性?
对于这些问题,苏丹主任分享和交流了常州二院的做法和她的想法。苏丹认为,一方面要加强院内培训,积极与临床医生沟通,强化医生对国家集采药品政策理解,让医生明白集采药品的质量都有一致性评价作为保障,让他们打消顾虑,放心使用;另一方面,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加深老百姓对集采政策的了解,树立对集采药品的信心。同时管理层还要制定相关考核机制,做好监管工作,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必要时争取政府、医保局和主管局的支持。
区中医医院医务科主任仇国俊、大内科副主任唐胜、药剂科主任汤萍分别在会上作了交流和分享。通过共同探讨,融会贯通,大家都认为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走好药品集中采购“最后一公里”,必须要在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同时要积极推动“三医联动”,协同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有效落实民生福祉贡献医务工作者的智慧和担当。(汤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