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着力抓好金融政策传导、服务落地和改革创新,引导金融资源高效直达实体经济,“稳、优、惠、新、聚”多点发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扩规模,融资总量保持稳定增长。通过召开全区金融工作座谈会和行长联席会、修订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推动银行挂钩联系重点板块并列入服务两个加快工作考核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区本外币贷款规模在年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后延续稳定增长态势,9月末贷款余额1194亿元,比年初增加165.84亿元,增长16.1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新增股权融资268亿元,占社会融资增量的近半数,成为全区金融运行的一大亮点。
二是助产业,持续优化信贷结构。9月末全区制造业贷款余额205.49亿元,比年初增加30.96亿元,增长17.74%,超过贷款平均增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信贷投放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围绕“五新产业”发展和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百千计划”,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集团授信、投贷联动、供应链金融等方式为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服务,1-9月份,全区“五新产业”重点企业贷款增加22.68亿元、“十百千计划”培育对象企业贷款增加34.63亿元。
三是强普惠,企业融资获得感提高。继续用好用足各类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今年累计为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2814笔、涉及贷款本金53.79亿元。开展常态化入园入企走访,召开轻资产、创业型、外贸行业、光伏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等企业专场融资对接活动,组织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和经开区企业集中走访服务,连续摸排直溪镇、指前镇、朱林镇中小微企业和经开区重点企业融资需求和经营困难,并与相关银行协商银企合作方案。平稳压降企业贷款利率,前三季度,全区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96%,同比下降41个基点。
四是谋创新,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推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全区创新开展“园区保”业务,初始规模为5500万元,由区政府联合担保机构、协议银行开展三方合作,构建差别化的风险共担机制,引导银行和担保公司分别提供20倍于专项资金规模的信贷总额度,加大对小微普惠类、园区成长类企业的贷款投放。
五是聚资本,股权融资连续刷新省级融资记录。今年以来,蜂巢能源和中航锂电双双获百亿级直融,连续刷新今年以来全省单笔最大融资记录。推进产业基金有序落地,联合金坛华科、金坛金科、茅山控股3家区管国有企业分别与敦行资本、启泰创投、省文投展开合作,并在2021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签约瑞华新能源产业基金、星纳赫创业投资基金二期,首期实缴金额达30亿元。截至目前,全区共引进组建5支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79.5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