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号,清晨的6点多,位于金坛老城区的金沙广场“金坛籍医疗卫生专家回乡义诊”的彩虹门旁已经排起了队伍。许多从乡镇、街道慕名而来的市民排队预约,带着各项检查单、片子,等待着专家诊断。大医院专家一号难求,金坛专家们回乡义诊,怎么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当日,虽已是仲秋,金坛的室外温度仍然达到33摄氏度,恰似金坛百姓欢迎金坛籍专家的热情。
本次义诊从九点开始,8点半早早从南京赶来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的儿科主任医师巫斌,顾不上路途劳顿,立即换上了工作服开始接诊,刚一落座,一位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成了他今天义诊的第一位小患者。在听完家属的叙述后,巫主任用棉签轻轻拔开婴儿的嘴唇,看见婴儿的舌苔有一块白色的粉末状异物。年轻的母亲焦急地询问巫主任该如何处理?巫主任解释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强调不要喂宝宝任何抗菌素,只需要将制霉菌素片泡水轻轻涂在婴儿的舌苔上就可以缓解这种症状,巫主任担心制霉菌素这样的老药买不到,便告知家属买不大制霉菌素,就买苏打片泡水涂,效果是一样的。知道这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解决,家属放下了悬着的心。
孔辉,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呼吸病学博士、药理学博士。作为江苏援助黄石的抗疫英雄,今年是他第一次回乡义诊,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乡亲们过来求医问药。家住薛埠的王女士跟丈夫张先生,早上六点就过来排队。王女士体检时发现肺部有个小节结,总是放心不下,当得知有省城大医院的专家过来义诊,赶紧跟老伴一起过来请专家看看。坐在等候队伍中张先生笑着对记者说,这些专家工作也很繁忙,他们从休息日中抽出时间来回乡义诊是善举,到省里大医院挂号非常麻烦,来去花费也很多,他们来了真正方便了患者。孔辉主任看了王女士的相关资料,并询问了相关情况后告诉王女士,这样的结节一般都是良性的,定期检查就可以了。孔辉主任不停地用普通话跟家乡本地话跟乡亲们交流,因为乡音,专家与患者之间俨然成了亲人间的唠嗑。细心的人注意到,孔辉主任每间隔一段时间便会含一粒润喉片。他说最近几天自己的嗓子不太好,加上天气炎热,为了尽量给乡亲们解释清楚,他就用润喉片缓解一下。
义诊队伍中的亲友团。第二次参加回乡义诊的龚洁是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龚洁一直十分珍惜这样为家乡做实事的机会。得知今年国庆期间还有回金坛义诊的名额,她又替自己和丈夫徐东杰(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报了名,还叫上了自己的表弟王珏(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博士生,副主任医师)一起回乡义诊。龚洁说,平时上班也挺忙的,但是听到有回家乡义诊的机会还是觉得非常有意义,能为家乡的乡亲们服务是我们的骄傲。
反哺之举藏乡愁,义行之士蕴情深。在义诊的队伍中,有一条长龙迟迟不动,可大家在热日下静静地等候,没有任何不满与埋怨。大家在等待上海长海医院放疗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导、博士后导师张火俊教授的到来。他太忙了,为了今天能回来义诊,一大早便去了趟长海医院处理必要的工作,随后驾车几百公里赶回金坛。上午十点张教授出现在义诊专家的行列,有几位老人,始终游离在队伍之外,他们不说话,就静静地看着张教授工作。问清原委才知道,这三位老人是张教授的父亲跟两位叔叔。得知今天张火俊要回来义诊,三位老人特意赶过来看看。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张火俊的父亲远远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一会便离开了。一直默默站在张火俊身后的叔叔说,他太忙了,每年最多回来一到两次,每次也都是来去匆匆。
3号上午。短短的两个半小时,来自上海长海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25位金坛籍专家接诊人数近六百人,涵盖了骨科、心内科、内分泌科、放疗科、肛肠科、中医科、皮肤科等近20个专科。来自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顾锡镇说,真的没想到,这么受家乡人的欢迎,也可以说是我们专家回来的少了。
金坛区领导吴小华、周文俊到现场慰问了回乡义诊的专家们,对他们不忘故土、回馈家乡的赤子丹心表示赞赏和感谢。金坛区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袁永炜表示,举办义诊是搭建平台,把金坛籍专家请回来,解决基层高端医疗技术的空缺,解决金坛的百姓对优秀医疗资源的需求,并希望在外的金坛籍医疗卫生专家能把先进的医疗专业理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传递到家乡的医疗机构。下一步,金坛区卫健局将利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一契机,把党史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将金坛籍专家义诊活动深入进来,引进专家的工作室,让优质医疗资源在金坛落地生根。(顾裕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