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坛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从减少农业废弃物特别是废旧农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着手,营造整洁优美的农田生态环境,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政府引导,把好源头防控“第一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定出台《金坛区废旧地膜回收处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注重区镇联动、强化监督考核。属地管理,重点防控。为确保高效完成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的目标硬任务,2020年度金坛区将废旧农膜回收工作纳入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内容中。网点建设,构建体系。全区现有“五有”标准省级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处,废旧农膜回收网点7个。建立农膜使用重点村、重点农业经营主体监管名录,指导做好农膜采购、使用、处理记录,做到全程可追溯。
二是试验示范,创新废膜降解“新途径”。强化试验,开展示范。试验探索生物降解膜、强化膜在部分蔬菜、水稻作物上的生产使用效果,并在直溪镇、薛埠镇、朱林镇多处布点开展地膜减量替代试验,总面积达100多亩。试验品种包括水稻、红香芋、大棚黄瓜,露地皱叶甘蓝等,为后续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数据支撑。合理布点,做好监测。统筹设置原位监测点,2018-2019年,对全区5个地膜残膜原位监测点完成了二次监测工作。创新举措,探索新路。在多个乡镇布点开展地膜减量替代试验,涉及100余亩,并且在水稻作物上也进行了覆膜试验探索。
三是宣传教育,传播回收利用“新理念”。广泛宣传,营造共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调动农户积极性,营造全民知晓、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2020年,在区级以上新闻媒体发布废旧农膜回收工作相关信息6条,在全区范围内悬挂横幅100余条,发放告知书500份,农膜宣传贴纸150份,挂图100份。区镇两级召开政策及技术培训会议3次,培训人数100余人。2020年8月,金坛区召开了全区农膜回收利用政策解读会,各镇(街道)农服站长、相关工作人员20余人参加了会议,起到了较好的宣传引导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