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解决了吗?信访问题化解了吗?以后不要向我汇报解决了某投诉人的问题,我要听你们解决了投诉人反映的环境问题,只有问题整改到位了,环境好了,环境信访自然就下降了。”金坛生态环境局局长黄建平表示,要从源头上化解导致环境信访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环境投诉。
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是生态环境部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在环境信访这道考题面前,金坛生态环境局听民意、解民忧、聚民心,不断创新完善环境信访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环境信访化解“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等困扰,上半年,各类环境信访受理数量同比下降36.6%;越级信访同比下降46.2%。
强化源头控制,从“敷衍了事”向“落实整治”转变
创新“考评+约谈”机制,实行重点信访、重点环境问题企业月度考评,并将考评结果逐级通报。对信访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由局领导进行约谈,摆出每一家企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让企业负责人谈感想、讲打算、表态度,推动企业进行环境问题的整改,从源头解决问题。环境执法人员每月跟踪整治情况,双月进行约谈准备,改得慢、有困难、新问题,再来谈一谈,催逼企业有效落实环境问题整治,从源头化解信访。今年以来,金坛生态环境局共召集开展了重点环境问题企业约谈会3次,约谈问题企业38家,目前已有33家企业完成环境问题整治,其余5家正在制定整治方案。
完善工作制度,从“案件办结”向“问题了结”优化
群众利益无小事,如何以环境信访之镜查不足、补短板?金坛生态环境局从强基固本入手,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更好地推动环境信访从“案件办结”向“问题了结”优化。
再造信访流程。完善全链条信访体系,再造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流程,制定《“十步法”环境信访调处实施程序》,对接访、登记、承办、答复、督办等十个环节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规范,切实构建全链条信访工作体系。
攻坚信访积案。以化解重大疑难复杂环境信访积案为重点,压实责任,细致排查,对梳理出的重点环境信访和突出矛盾问题,分级确定责任领导,实行领导包案。对已经结案的投诉,定期进行后督察,对一年内累计重复3次以上和5次以上的信访问题,进行分类预警,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加以解决。
强化“测法联动”。树牢监测向执法延伸、执法向监测融入的理念,坚持监测执法双轮驱动,构建“事前沟通、事中配合、事后会商”三项工作机制,建立环境执法与监测联动协同作战体系,提升环境执法效能。
落实工作责任,从“单打独斗”向“聚力会战”拓展
金坛生态环境局大力推动信访工作责任制,环境信访化解从“单打独斗”向“聚力会战”拓展。
落实网格监管。根据网格化环境监管实施方案,厘清初信初访工作职责和程序,发文至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要求形成信访专班,设立信访热线,受理并有效调处各类环境初信、初访和矛盾纠纷,在调处过程中,对发现的环境违法线索及时联合环境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执法,以构建“信访受理—及时交办—现场查处—跟踪反馈”全过程痕迹化管理。
强化部门联动。由于环境信访问题往往牵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当前单靠环境执法部门很难圆满解决问题,对环境违法行为难以形成威慑力。对此,金坛生态环境局加强与城管、公安、检察、住建、水利、农林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的复杂环境信访问题,实行部门横向联动,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
强化社会监督。今年5月,金坛生态环境局联合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发布了《关于有奖举报擅自倾倒固体废物违法行为的通告》,对全区范围内擅自倾倒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人员和行为实行有奖举报,鼓励社会参与,共同打击违法偷倒污染环境的行为。通告发布以来,群众监管、部门联合,共接到各类倾倒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信访举报6起,联合查实并立案调查1起。
下一步,金坛生态环境局将继续以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推进“办实事、开新局”,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扎实推进环境信访与突出问题整治工作,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